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态 读懂孩子 做好父母 本报蜗壳讲堂之“怎样做家长-家庭教育新模式线下分享交流会”举行
2021-02-07 09:48:59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蜗壳讲堂现场。

“别再指挥我啦。”“平时老拿我和别人比,这有什么可比的。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一直不明白,她希望中的我,到底是我自己,还是另一个她?”……

这是孩子内心的呐喊。

“我让她乖巧、优秀,让她做个好孩子,难道我还错了?”“我并不是否定他,我是为他好、关心他。”“如果我们不在这时候给孩子规划,将来他会走很多弯路。”……

这是家长苦闷的心声。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整个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家长应该如何有效应对呢?

1月29日,蜗壳讲堂之“怎样做家长家庭教育新模式线下分享交流会”活动在本报会议室举行,邀请《美文》杂志副主编、《那些家长》作者、一级作家安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儿童青少年心理成长指导师黄鹤为大家释疑解惑。

关注二维码,同安黎老师在线交流。

献给孩子的爱指给家长的路

安黎

 

献给孩子的爱  指给家长的路

“要教育孩子,先要教育父母。”安黎认为。在他接触的众多家庭教育方面的矛盾中发现,问题的根本出现在家长身上,而不是孩子。

我们眼中的不良少年,其实都是一些在成长中遭遇不幸的可怜孩子要么是家庭破碎,得不到基本的关爱;要么是父母教育不当,负气出走;要么是父母习惯使用暴力,自暴自弃。他们结伙谋生,抱团取暖,究其实质,其实是一种弱者的自助模式。

“也有孩子走向毁灭,不是因为失败,而是因为成功。”安黎说,有一名父母离异的学生,由其母亲抚养,但是母亲只需要她学习,不让其与外界沟通,包括同学、亲人,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全国名校。就在母亲还在为之骄傲的第三年,学生选择了轻生进入名校后,和更优秀的人在一起,才发现自己是那么的平凡,巨大的失落感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安黎认为,改变家长,比改变孩子更难。太多家长,包括高学历家长,不懂教育规律却自以为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弄清顺序: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学习成绩。

对于家庭教育中,应该如何更好地处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安黎提出了给家长的九条建议:

一、家长要教育好孩子,先要读懂自己的孩子,理解孩子之间的差异性,并对其从心理上予以承认和接受。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良方。力图将所有石头,都当玉石雕琢,无疑是不切实际的妄想。

二、要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而不要当作可以任意摆布的私人专属物品。孩子一经脱离母腹,就属于父母之间的第三人,有独立的肉身、独立的头脑、独立的个性、独立的人格,既不是父母的附庸,也不是父母可以随意处置的私有物品。

三、要允许孩子调皮、好动,甚至犯错,包容孩子的缺点。只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会变傻玩耍,能增强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对世界永远怀有兴趣和好奇心。对孩子既要给好心,也要给好脸。

四、要学会倾听,搞清楚孩子所想与所求。父母不仅是孩子的衣食父母,更应当是孩子的精神伙伴。父母越是粗暴,孩子心灵的袋口扎得越紧。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以爱换爱。唯有和孩子建立起良好而亲昵的互动关系,孩子才愿意敞开耳朵与心扉,毫无阻拦地接纳父母的建议和督促。

五、要学会向孩子认错和道歉,不要摆出一贯正确的姿态。认错和道歉,是家长和孩子相处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小心翼翼地保全孩子的面子,尽心尽力维护孩子的尊严,极尽所能成全孩子的人格,是每位父母都应完成的日常功课。

六、要给孩子以应有的自由,不要在他们的脖子上“拴绳索”,在腰上系“紧束带”。要给孩子预留出能让他自由活动的空间,可供他自由支配自己的一切,爱蹦跳就蹦跳,爱打滚就打滚,而父母,则只需远远望着,防止受伤即可。

七、切勿用否定性的语言评价孩子,更不能当着外人的面数落孩子。没有父母的改变,孩子即使想改变也改变不了。任何进步,都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他今天往前走一步,明天就有可能走三步,重要的是他在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在迈步。要能敏锐地觉察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为他鼓掌,而不是泼冷水。

八、哪怕再难,理由再充分,都要多陪伴孩子。家长要矢志牢记的是,对孩子最大的爱,就是陪伴。家长是富翁也罢,乞丐也罢,只要能让孩子依偎于身边,孩子就是幸福的;否则,哪怕金山银山,锦衣玉食,对于孩子皆毫无意义。

、父母不要唯分数论,以分数的高低来评判孩子的优劣。大量事实证明,并不是考试第一的孩子,就必然能获得人生的成功。胡适曾在《我的母亲》一文中,深情地回忆道:“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

 

黄鹤

 

家庭永远是孩子成长的原点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过“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如何保障孩子能够享有健康幸福的家庭教育呢?

“好的沟通是健康家庭的第一标志,家长如何通过恰当的沟通,把爱、感情和家庭教育的信息和规则有效传递给孩子,并能提升孩子在情商和自我管理方面的发展,是家长的一项必要能力。”黄鹤说。

“教训不等于教育。”黄鹤认为。一个总是被父母否定、指责的孩子,会把这种感觉内化到自己的潜意识中,在孩子心里永远住着一个严苛、不认可自己的内在父母。长大后,这种人会活得很累,惧怕人际关系,每天都有强烈的内耗,那个内在父母不停指责他,让他总是处在内疚、忐忑、焦虑别人不认可自己的紧张状态中,失去获得幸福的能力,极容易罹患心理疾病。

“控制不等于爱。”黄鹤说,习惯被父母操纵的孩子,长大后没有自我,不敢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惧怕面对困难与挑战。他们总是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论自己内心是否真正愿意,从来不敢拒绝别人。而在亲密关系中,也极容易受对方控制,只要别人说是为了“爱”,就可以轻松“绑架”这样的人。

2019年,中国抑郁症领域白皮书公布,中国抑郁症患病率逼近10%,其中大学生大约有23.6%的人罹患抑郁症,是世界抑郁症患病率4.4%的5.4倍。2021年1月20日,《家庭教育法》(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审议,这意味着家庭教育已经不再仅仅是“家事”,而是已经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的重要议题。

无论是让人毛骨悚然的数据,还是即将被国家上升至法律层面,都让我们在潜意识中感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家长如何提升与孩子的沟通技巧?黄鹤提出建议:

关键是要避免消极的沟通方式。父母有时会单方面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孩子,从而切断孩子表达自己感受的途径,这种现象称为“路障”。

在家庭教育中,最常见的沟通路障包括:批评与嘲笑例如,贴标签、人身攻击、讽刺、奚落,这些负面评价不会让孩子变好,只会让孩子学会防守。给予太多的命令与建议命令、威胁、说教,对争取自主权的青春期孩子来说,会明显阻碍沟通;轻视,潜在的问题让孩子认为自己的困惑在父母眼里微不足道,轻视了他的感受。

“无论什么时代,家庭永远是孩子成长的原点。”黄鹤说。

 

家长的话

某机关公务员张先生:我平时与孩子沟通比较粗暴,但是听了蜗壳讲堂两位专家的讲座,非常受用。朴实、鲜活的案例,让我逐步理清了教育孩子的思路,指导应该在哪些方面下功夫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更清楚,在家庭教育中,更需要注重心灵交流,要共情,用心换心,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小学教师孙女士:我的孩子现在四岁多,为了给孩子更合理的教育,我经常会研究蒙氏教育,看一些关于儿童教育的书籍。今天听了这个讲座,让我更加强化作为家长的规则意识。无论是真实案例,还是专家建议,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信号放大器”的作用,作为家长需要经常反思自己,如何控制并管理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充分自由,保护她的天性。就像安黎先生所说“要认清自己的孩子,减少功利性”。

某国企职工张女士:听了安黎老师和黄鹤老师的精彩分享,感触颇多。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想法,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有针对性引导孩子成长,而不是按照自己的理念来管控孩子。其次,善于和孩子沟通,善于聆听孩子的需要,注意和孩子说话时的语气和用词。最后,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爸爸妈妈给孩子做好榜样。

文/本报记者  牟影影  图/本报记者  刘强




责任编辑:胡睿林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