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甘肃省兰州市近日发生一起农民工讨薪事件,引发舆论关注——某建筑公司工程项目部,将部分木工工程分包给一家劳务分包公司,该分包公司与“包工头”签订劳务协议,“包工头”找农民工做“点工”,从2021年6月起,这些农民工陆续被拖欠工资近20万元。另据媒体报道,江西等地也发生了类似的欠薪事件,有关部门处理时发现,工程账目没有清算、未及时核对工程量、发包人不及时支付工程款等是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主要原因。
自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制度完备、责任落实、监管有力的治理格局,使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根本遏制,努力实现基本无拖欠”的目标以来,各地持续开展根治欠薪攻坚行动,欠薪问题逐步得到清理。同时,遏制欠薪的常态化制度链条逐步形成闭环。随着实名制用工管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施行、欠薪入刑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的相继落地,欠薪问题在很多地方得到明显遏制。在此背景下,个别地方近来又发生欠薪事件,说明预防欠薪的闭环制度还存在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彻底、监督跟不上的现象。
比如,实名制用工管理流于形式,不少用工单位没有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务分包依然存在;农民工专用工资账户管理不严格,有些劳务分包单位变相集中管理农民工工资卡,承包单位、劳务分包单位和农民工之间在工资发放上没有直接贯通;工程结算不及时、工程量认定机制不完善,农民工工资证明受劳务分包单位控制,总承包单位与劳务分包单位的分歧影响到农民工的工资发放,代发工资、工资保证金制度的执行存在漏洞;主管部门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全链条监督不够彻底,治理欠薪联动机制没有及时跟上等,这些都给欠薪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遏制欠薪“死灰复燃”,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不能有任何松懈,各方需要强化全链条各环节的管理。要从源头上落实实名制用工管理,引导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对劳务协议进行规范管理,探索构建合法有序的建筑市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工资发放上,强化总承包单位代发工资、工资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专户管理制度的落实,防止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因工程量认定争议而影响农民工工资的正常发放;运用大数据、“红黑名单”制度构建起预测、监管的全链条动态监测体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发挥法律在预防欠薪发生方面的重要功能,将欠薪解决在萌芽状态,严肃追究构成恶意欠薪罪单位和个人的刑事责任;补齐监管短板,建筑行业主管部门、人社部门应密切联动,强化全流程监督,及时启动农民工欠薪的救济机制。
遏制欠薪“死灰复燃”,预防和处理“一体两翼”,尤其要将不发生新的拖欠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将治理欠薪的制度闭环“锁牢”、环环相扣,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郭振纲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