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史海·观察 寻访西北联大
2023-11-14 10:14:26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城固时期的校门。

癸卯晚秋,在大学毕业40周年之际,我们西大中文系七九级同学来到汉中城固县寻访当年西北联大遗址。

从汉台区出发大约一个小时来到古路坝下车,步行约一个小时山路到达西北联大工学院遗址所在地——古路坝基督教堂。教堂门前竖有碑石,上面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9年10月7日公布陕西省文物局2020年6月13日立”。附近有一所古路坝小学,已废弃,所见校舍已成为残垣断壁。旁边竖着三四米高的石碑,上面刻着“西北工学院旧址师昌绪二〇〇四年十月”。

据有关史料得知,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9月10日,依据设立临时大学的教育部令,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三所国立大学和北平研究院迁至陕西西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

1937年10月18日,西安临大正式成立,于11月15日开始上课。全校设文理、法商、教育、工、农、医6大学院,共23个系。共有教职工316人,其中教授106人;学生1472人,其中311人为在西安两次招收的新生,剩余皆为三所院校原有学生或他校旧生转学而来。

我从教堂侧门进入打开大门,同学们鱼贯而入参观。据教堂负责人讲,1938年3月2日,山西失守,日寇占领风陵渡,潼关告急。西安临大自3月16日起南迁汉中,4月初1500名师生跋山涉水全部到达汉中城固县。

5月2日,西北联大正式开学。全校在城固校本部举行开学典礼。西北联大仍按西安临大旧制,不设校长,校内一切重大事项由校常务委员会决议。校务委员会为西安临大筹备委员会,是西北联大的统一领导机构。西北联大沿袭西安临大体制,设6大学院、23个系。

在艰难条件下,西北联大在城固县黉学巷贡院旧址设校本部及文理学院,在文庙设教育学院,在小西关外原简易师范旧址设法商学院,在古路坝天主教堂设工学院;在南郑县(今汉台区)中学巷内设医学院(后因飞机轰炸迁至城外);在勉县武侯祠等处设农学院。从此,古路坝教堂成为西北联大工学院的教室,成为琅琅读书声的课堂。有时也传来日本飞机的轰炸声。

抗战期间,西北联大教师的工资按“薪俸七折”发放,再加上战争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生活极其艰辛。但师生们不畏艰苦,谱写出我国战时高等教育壮美的诗篇。学生们上晚自习,就用自制油灯照明,轮流接续夜读,油灯彻夜不灭,远望如星斗满天,至今被当地民众传为佳话。

西北联大师资主要来自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三大办学主体以及北平研究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等。

1938年7月中旬,教育部指令西北联大改组为五所独立的国立大学,即国立西北大学、西北联大工学院与焦作工学院合组的国立西北工学院、西北联大教育学院改成的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后迁往兰州)、西北联大农学院与西北农学院合组的国立西北农学院、国立西北医学院。直到1946年抗战胜利,西北联大才迁回西安。

1937年至1946年,西北联大及其后五所院校共有505名教授、1489名员工,培养毕业生共9257名。

抗战胜利后,这些学校除西北工学院、西北师范学院一部分迁回平津复校为北洋工学院(今天津大学)、北平师范大学(今北京师范大学)、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今河北师范大学)以外,所有院校皆留西北,为西北地区构建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今天在西北的不少高等院校均与西北联大有直接源流和传承关系。

西北大学是西北联大的核心部分,其校训“公诚勤朴”就是在1938年10月,西北联大第四十五次校常委会议上决定的。根据西北联大黎锦熙教授的解释,其中“公”是以天下为公,“诚”是不诚无物,“勤”是勤奋敬业,“朴”即质朴务实。黎锦熙还为西北联大撰写了校歌,其词曰:“并序连黉,卌载燕都迥。联辉合耀,文化开秦陇。汉江千里源嶓冢,天山万仞自卑隆。文理导愚蒙,政法倡忠勇,师资树人表,实业拯民穷,健体明医弱者雄,勤朴公诚校训崇。华夏声威,神州文物,原从西北,化被南东。努力发扬我四千年国族之雄风”。校歌将上述三校在平津办校40年,内迁秦陇联合举办文理、政法、师范、农、工、医教育,以“公诚勤朴”为校训,传承民族文明,发扬民族精神的办学目标作了高度概括。

我们步行返回途中路过一个书屋,里面展出西北联大在城固县的照片和院士照片。目睹这些照片仿佛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仿佛听到教堂里传出来的教学声音……

正如西北大学原校长方光华所道:西北联合大学与西南联合大学同时成立,只不过西北联大的名字只存在了一年零四个月,加上前期的名字“西安临时大学”,总共也只有二十三个月。但是,合组成西北联大的几所大学,在西北地区整整坚持了八年,盼来了抗战胜利。而抗战胜利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由西北联大带到西北地区的大学和教师,却大多留在了条件异常艰苦的西北地区,与黄土高原为伴,与西北大风为伴,坚持到如今,又是整整七十四年。

西北联大,开拓了西北的高等教育,奠基了西北地区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地位和成就,更为今天西北地区和未来中国的教育、经济、社会、国防养育人才,培育精神,涵育底气,其功莫大焉。

联想当年我们在太白校区上学,十年浩劫刚结束不久,平房教室和宿舍没有暖气,伙食常有发糕等杂粮,每月发两张米票只能吃两顿米饭,比起今天的大学生活是有点艰苦,但比起抗战期间西北联大前辈师生艰苦卓绝的生活,我们这一辈则倍感幸福。或如薛迪之老师在我们班毕业40年聚会时所言:我1938生,你们1979入学。当时我四十一岁,你们大部分十八九岁。那是走出特殊时期后的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百花齐放、充满希望、万事待兴的时代。你们如饥似渴地畅饮知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健康成长。

八十六年后的癸卯晚秋,与大学同窗寻访西北联大旧址,了解了母校的前世今生,不亦幸哉!此生考入具有悠久而光荣历史的西北大学学习,不亦幸哉!作为西北大学的一分子,能成为薪火相传者,不亦幸哉!□王新民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