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2651)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史海·观察 文明塬的关帝庙
2025-11-03 09:36:13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字体:【 】     分享到:

  李婷

  关帝庙。

  关帝庙墙上的壁画。

  壁画细节。

  关帝庙,始于宋,兴于明,盛于清。一个人,一座庙,纵横华夏,流传古今。

  关羽,跨越历史的沟壑,从三国走来,从大宋王朝走来,从大明商队的驼铃声中走来,一步步成了庙堂和民间供奉的神祇,成了“智、义、忠、诚、勇”的象征,成了万千人心中对美好的寄托。那“义勇武安王”的尊号,那康熙御笔下的荣光,随着战神的威名,飞向四面八方。

  前几天,听说黄堡文明塬上有一座关帝庙,便和友人相约寻访。

  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文明塬村,地处渭北黄土高原的中部,它东接印台陈炉,南邻耀州,是一块风水宝地,文化底蕴深厚。著名作家和谷就是铜川黄堡人,还有漆河两岸著名的十里窑场也在黄堡,虽已烟火不再,但耀州瓷,早已名扬天下。

  一个盛夏的清晨,我们的车辆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沿途的柏油路很干净,没有黄土高坡的尘土飞扬,只看见沿途美丽乡村的花红柳绿。转过几道弯,来到了文明塬三组涝池村,见到了给我们带路的高东峰,他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汉子,个头不高,朴实的眼神中透着坚定,如眼前这片实在的土地。关帝庙的影子,在他的热忱中渐渐拉近了。

  文明塬上的关帝庙,像一方宝印,在高高的塬畔落定,在晨钟暮鼓中,守护着这一方热土。

  旧时,县级以上地方,均由政府出资修建关帝庙,所以那时全国各地的关帝庙很多,甚至在耀县县城东南西北四个门口以及文庙和学古巷也都建有此庙。另同官县的北门外,也就是今天的印台北关电影院也建有关帝庙;甚至在海外,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庙。可如今,留存下来的关帝庙就比较稀少了。文明塬的关帝庙建于清代,据2012年陕西旅游局出版的《王益文物》一书就此庙记载:庙为硬山两面坡式屋顶,面阔3间7.53米,进深3间6.46米,平面呈“凸”字形布局。屋面在圆椽上用苫砖,上部用青瓦,设有滴水装饰花脊,两侧原有螭吻。前檐戗脊装饰砖雕马头墙,雕刻极为精美。庙内东西山墙上有壁画,均高2.26米,宽1.29米,基本保存完好。立于庙前,看着已裸露的屋顶,一种古老的沧桑感让人心生怜惜。它不高大,也不壮观,就如这里的黄土地一般,简单质朴,让人顿生亲切。

  带我们寻访关帝庙的高东峰既是文保员,也是守护人,他28年如一日,悉心看管着村里的古庙,尤其是家门口的关帝庙。高东峰从年轻时就对文物兴趣浓厚,心存热爱,加之他的家就住在与关帝庙一路之隔的后面。看到古庙年久失修,盗贼猖狂,心中很是伤痛,就义务担起了保护古庙的职责。28年间,他除杂草、清垃圾、修水路、补墙体、堵鼠洞、理砖瓦,寒冬腊月夜深人静,冒着生命危险抓盗贼。业余时间,自学文物知识,义务给大家宣传。亲人不理解,乡邻冷嘲热讽,但这些更坚定了他一路走下去的决心。在义务看管古庙的期间,他在关帝庙以及村西侧的圣母庙,前后种下了30多棵侧柏、5棵珍贵的龙柏等植物。接着,他高兴地跟我们说,近三四年,在各级领导的照顾下,他终于成了一名正式的文保员,还领上了补助。

  庙前,斑驳的阳光透过树影洒在古庙上,仿佛向我们诉说着这位守护人的故事,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早已和他缠绕在一起。也像提醒着每一个路人,对历史的珍视,对文物的呵护,也需要这样一颗火热坚定的心。

  走进古庙,古老的土糊基墙像位风烛残年的老者,颤颤巍巍地站在那里,阳光透过破损的屋顶漏进地面,清楚地记录下这里的每一粒尘埃。据说,原来这里堂前正厅的正中间,还有一座泥塑关公坐像,左边是侍卫周仓,右边是义子关平,两位护法常伴左右。庙里墙面上的壁画,取材于元末明初文学家罗贯中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东边墙上,是关羽“水淹七军”的画面,人物刚劲有力,真实生动,画前立有药王塑像,左边是护法龙王,右边是尉迟敬德;西边墙上,下面画的是送子观音的“全家福”,上面是“白帝城”城墙,左边是“三英战吕布”,画前也立有送子观音的塑像。如今,壁画尚存,可塑像已全部损毁,未能保存下来。据高东峰介绍,两面壁画上的帽子、枪尖等主要部位都是用银子镶的,精美别致,至今仍部分可见。

  历史在这里再现,心灵在这里滋养。这些壁画生活气息浓郁、大气真实,堪称壁画中的杰作,虽然经历了岁月风雨的洗礼,但依旧清晰可见,不仅为这里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文化色彩,还反映了当时政府及人们对关帝的敬重。

  今天来到这里,有感动、有震撼,更有对古老文化的敬仰。如今,现在留存的关帝庙已经很少了,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像高东峰这样的人,不仅要依靠政府的力量,也要靠民间的力量,恢复我们祖先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把传统文化继承发扬。

  古庙,静静矗立于文明塬的塬畔,观看着时代变迁,见证着山水人情,不断续写着人们关于“智、义、忠、诚、勇”的精神信仰。或许,当更多人聆听到历史的回音,读懂壁画的故事,听见塬畔的守望之声,这座古庙或将重新挺直脊梁。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50004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