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2651)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史海·观察 关中税务分局的红色印记
2025-11-03 09:38:27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字体:【 】     分享到:

贺粲宁  计盼静

陕甘宁边区税务总局颁发的棉纱税花。

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的主要来源是抗战经费(外援)和进步人士及爱国华侨的捐赠,税收并不被重视。随着武汉会战的结束,外援断绝捐赠停滞,财政几乎瘫痪,此时,税收才正式走上了边区的经济舞台。1940年边区财政厅设立税务总局,各分区设立税务分局,各县设置征收局,有集市的地方设置税务卡。1940年1月,边区政府发出《关于各级税局的编制及经费数目》的通令后,税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了起来。1941年10月7日,关中税务分局正式成立,税务总局委派郭树德同志兼任分局长,这是关中分区历史上首个正规的税务机构,标志着这片红色土地上的税收工作从此告别“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迈向制度化、规范化的新征程。

从混乱到规范的破冰之路

1941年8月以前,关中税收由专署二科代收,部分驻军有时也收,关中分区的税收工作曾一度陷入混乱。

关中税务分局成立后,首要任务便是“立规矩”。10月10日,按照边区税收条例,新税征收正式启动。年轻的税务干部们带着税票、算盘走街串巷,向商户讲解“合法纳税、支持抗战”的道理。很快,不少商人发现关中税务分局的干部们“说话讲理、算账清楚”。比如,牲畜买卖税只收3%,斗佣税从价征2%,且每笔税款都开具正规税票,彻底杜绝了过去牙行“大斗进小斗出”的盘剥。

成效来得比预期更大。1941年11月6日的《解放日报》刊发《关中税收猛烈增加》指出:“自新条例施行后,近一月税收较从前每月平均超过三分之二,总局原计划五万元的任务,今年预计能收十二万元!”

缉私战线上的坚守与智慧

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缉私队伍的保驾护航。1941年,边区税务总局成立武装缉私大队,关中设缉私分队,专门打击走私漏税的活动。这些队员们背着步枪、别着短刀,在交通要道设卡,在山谷密林巡查,成了关中税务分局的“铁拳头”。

然而,1944年的一次调整却让缉私工作险些陷入困境。为统一检查,缉私队伍被移交保安处领导。但新的领导机关对税收业务不熟悉,工作重心逐渐偏向政治保卫,应税货物的缉私被“边缘化”。更糟糕的是,个别检查站“蛮干”:查获违禁物资不问初犯屡犯,一律没收;遇到军队或机关走私,因“不好得罪”而睁只眼闭只眼。一时间,偷漏税现象反弹,税款流失严重。

“不能再这样下去!”1944年7月,税务缉私工作重新交回税务分局。为了坚持原则,利于团结,税务干部们想出“软办法”:白天帮驻军搬运物资,晚上坐在一起拉家常,慢慢讲清“走私不仅损公,更伤了群众的心”。渐渐地,不少单位主动配合,甚至帮忙宣传税法。到1945年初,虽然缉私队伍因形势变化被精简,但留下的“验货员”依然坚守岗位,用更细致的检查守护着税款。

从“摊派”到“评议”的征收革命

1943年,关中分区因生产基础薄弱,全部税款被划为地方财政收入,用于补助县区政府开支。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让有限的税款“颗粒归仓”,成了关中税务分局的头等大事。

过去征收营业税,多用“摊派”方式,要么拍脑袋定指标,要么“大户多摊、小户少摊”,商户意见很大。1944年,关中税务分局率先试点“调查+评议”的新方法:柳林税务局把五十余家商号分成四类,每类选两家典型深入调查,算出纯收益和应纳税额,再用“类比法”推算其他商户,最后交评议会讨论。这种方法既公平又高效,两个干部不到两周就完成征收,实征二十二万余元,比同样规模的新宁县多三倍。这些创新方法很快在边区推广。税务干部们常说:“收税不是‘刮钱’,是让商户明白,他们交的每一分钱,都变成了前线的子弹、医院的药品、学校的课本。”在柳林镇的评议会现场,商户福兴和的商人摸着税票感慨:“以前觉得税务局是来‘要钱’的,现在才知道,咱们交的税,都是给咱自己的娃修学堂、给咱的兵买枪啊!”

税票背后的家国情怀

1945年8月28日,关中税务分局的院子里格外热闹——全体干部把积攒的津贴拿出来,还抬来四头肥猪、五百斤白菜豆芽、两只鸡和一百五十个鸡蛋。“这些钱和物资,一半给受灾的乡亲,一半慰劳保卫边区的子弟兵!”分局领导的话音刚落,掌声便响成一片。

这不是关中税务分局第一次“暖心”。平日里,税务干部们收税时总多留个心眼:遇到卖病猪的农户,按条例减免税款;看到婚丧嫁娶买牛羊的,主动提醒“自用可免税”;碰到贫困商户,帮着联系合作社贷款……在他们的税票本里,不仅记着数字,更有着温度。

从1941年成立到抗战胜利,关中税务分局用四年时间,从一个“新生机构”成长为边区税收战线的“标杆”。他们立制度、斗走私、创新法、暖民心,用税票串起了抗战的经济动脉,用行动诠释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初心。那些泛黄的史料里,不仅有枯燥的数字,更有一群穿着粗布制服、背着算盘和税票的税务人,在烽火岁月里写下的红色篇章——他们或许没有扛过枪上战场,却用另一种方式,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筑起了坚实的经济屏障。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50004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