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史海·观察
世纪老人冰心与读者谈读书体会时分享了她的秘诀:“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我所看过的对于读书最简练最精辟的概括,也是我一直以来奉行的读书理念。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听见有人抱怨、不是抱怨职位、待遇、工作的环境,就是抱怨同事、上司、老板过分重视“关系网”等,抱怨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贯穿
2015年7月15日中午12时55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万里波澜壮阔的一生似乎总是与
2015年6月10日上午,在西安兴庆路省委干休所副所长贾国荣陪同下,我带着鲜花和端午节的礼品,看望并采访了原商洛行署副专员、地委副书记胡怡德老
□赵超 何宗渝 安蓓 陈刚 陈炜伟 李俊义 王昆 吴雨 进入7月,海内外关注中国经济的目光,投向即将发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经济下行压力下,稳增长是一道无
“农民普遍希望包产到户。过去批判过的东西,未必是错误的,必须在实践中加以试验,我主张在山南区进行包产到户试验。” ——1977年之前,安徽推行学大寨
刚参加工作的单位是我们县上最大的煤矿,报到后按惯例在矿部参加安全培训。培训的头一天,我第一次看到了后来和我有着千丝万缕的《陕西工人报》。当时,本想将
还记得第一次在《陕西工人报》上刊登稿件时的激动与兴奋;还记得第一次与《陕西工人报》编辑老师面对面交流时的亲切与骄傲;还记得《陕西工人报》记者走基层第
6月5日上午,陕西煤田地质监理事务所在铜川玉华宫酒店举办通讯员培训班。姚鹏博摄
我是《陕西工人报》的一名忠实读者,也是一名基层工会工作者。我在企业工会副主席的岗位上干了十几年,也读了十几年的《陕西工人报》,与这张我们职工自己的报
老黄是大唐宝鸡热电厂一名普通的架子工。千河地区强烈的日光赋予了这个48岁汉子黑红色的皮肤和河边苇草一样坚韧的品格。今天他的任务是要把炉膛内10米高的脚手
我自认为,我是一个爱说话的人。 十多年前,长安老家侄子来咸阳看望我,晚上坐在一起聊天,我请侄子给我提意见,侄子说,我爸在辛家为老二,你为老四,可
几天前,住在隔壁的张姐回了趟老家,回来的时候,捎来一袋子红薯,热情地分给我几个。中午做饭的时候,我顺手将那几个红薯洗干净,用锅蒸熟了来吃。咬一口,香
1983年秋天,是我终生难忘的季节,那年我考上了中专。这对于那个时代我们那个穷山村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母亲高兴得不得了,尽管当时我家的生活是吃了上
广场舞兴起了很多年,我常常作为过客和看客,从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加入这个行列。 说来也有意思,天天下班经过小区的文化广场,因为有时拖班,有时下班回
茉莉花茶淡淡香,此物芬芳最宜人。一杯再简单不过的茉莉花茶,对于绝大多数北方人而言,却是再好不过的饮料。或许是一种巧合,茉莉花茶多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
不经意间,离开了学校,步入了社会,走向了岗位。时间在慢慢流逝,空间在渐渐变迁,而我们也悄无声息地发生着转变而不自知。在这些纷乱繁扰之中,我们或许还应
走在社区文化大道上,顿时一股淡淡的、纯纯的清香扑鼻而来,是玉兰。也只有玉兰才会发出如此香韵天成、沁人心脾的气息。 前两天看到玉兰时还是光秃秃
前几天去省城办事,傍晚吃完饭后闲着没事,有同事提议去看电影,我也积极响应。说实在的,我大概有20年没有看过电影了,或者说是没有正儿八经地看过电影了。
1、吃饭七成饱,穿戴适当少,耐点饥和寒,益寿又延年。这就应验了,千古之名言:“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 2、有的人活着为了吃饭(贪图享受,贪图
□杨志勇 小芳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是去门外,看地里的油菜开花儿了没有。晚上睡觉前,要向奶奶再次确定,油菜啥时候开花儿?奶奶每次告诉她只是说,快
□代连华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当熟悉的歌曲在耳边唱起,儿时放风筝的情景瞬间涌入心头。而流年深处,放风筝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