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新闻 《主角》:对奋斗者抵达心灵的真诚礼赞和命运关怀
2025-03-24 14:04:14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魏锋

电视剧《主角》海报。

秦腔是秦人之魂,一座秦腔戏台演尽人间百态。陕西籍作家陈彦创作的70多万字长篇小说《主角》展开一幅复杂世相的宏阔画卷,在当代社会极具现实意义。这部作品的面世,让这种渐行渐远的风潮重新显现,让一度静悄悄的文坛出现了少有的骚动,为高原宽阔高峰稀缺的长篇小说创作现状增添了耀眼亮色,这部曾被《人民文学》刊发于头条的重量级作品,先后获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第三届长篇小说年金榜作品,2018年度“中国好书”文学艺术类榜首等20多个奖项,《主角》(插图本)日文、俄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等多语种陆续推出,先后改编为同名京剧现代戏、舞剧、话剧,同名电视剧近日也在西安开拍。

陈彦的素材来源于作家前半生的真实经历。故事围绕秦腔名角忆秦娥铺陈开来,似真似幻。作家从1976年写到2016年,从乡村到都市再到海外,透过秦腔舞台,描摹出中国最古老剧种的沧桑变迁与整个社会在时代洪流中历经万千变幻的生动画卷。

鲜活的人物特色,贯穿作家对塑造人物的审美表达,再现典型人物的艺术锻造与时代镜像。

文学就是人学,在任何时候,人物都是小说叙事的核心。成功的小说家总是把精心塑造和着意刻画的典型人物作为作品的轴心,东方文化是这样,西方文化也是这样。创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是小说家最重要的创作任务,更是一部作品成败得失的重要条件。纵观小说史,凡是能够称之为经典的作品,必定是为文学画廊增添了毫不重复的艺术形象,也就是黑格尔所说的彼此互不重复的“这个”。

忆秦娥是《主角》的主人公,是作家创造的一个个性鲜明、圆润丰满、真实可信的小说人物。正如任何形式的文艺作品塑造的主人公形象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代表着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一样,忆秦娥毫无疑问地代表着作者的写作动机和审美情趣,更主要的是作者通过主人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准确、贴切和富有感染力地传输着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命运起伏和生命历程的描摹、生活环境的叙述再现一个客观、真实的社会风貌,从而借助主人公的形象刻画表达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个人主张,或褒扬、或赞颂、或贬损、或揭露、或宣告、或困惑,在这一点上,作者通过忆秦娥这一特定形象完整地实现了自己对生活的审美表达。

除此而外,在这部恢弘的巨著中,作者还潜心塑造了一大批特点鲜明、富有生活情趣的辅助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群像构成作品鲜活生动的内在元素和外在张力,自始至终跃动在作品的每一个细节中,既恰到好处地配合了主人公形象的锻造,又别开生面地展露了各自色彩纷呈的形象,更为重要的是烘托了作品的主题,强化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内涵容量和妙趣横生的感染力。

主角也好,配角也好,舞台上的人生,其实也是生活里的人生。我认为,《主角》是陈彦最好的一部作品,通过对忆秦娥、秦腔的把握,将这一历史文化艺术,通过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演变以及主人公的悲欢离合之中,将这部作品推向高潮。

精到的结构布局,把作家对生活的准确把握外化到了作品上,从而形成了小人物时空交织的宏大叙事结构。

《主角》出色地做到了结构与主题、与作家情感和叙述方式的完美契合,让读者看不见摸不着,感受不到人工斧凿的痕迹。正如捷克斯洛伐克著名汉学家普实克在他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指出:一个时代的文学也好,一种文学类型、一部作品也好,都取决于三个互相联系、共同作用的因素——作家的个性、最广义的现实性(作家把握现实的方式)以及艺术传统,三者有机地构成文学结构;文学的发展,首先是文学结构的革新;传统结构循序渐进地变化,最终不能产生新型文学作品,新型文学作品必以其全新的、完整的结构异军突起。

除此而外,作者在章节设置上匠心独运,准确把控了时间和空间的配置,整部作品分为150个小节,其中上部55个小节、中部50个小节、下部45个小节,全篇78.4万字,平均每部26万字,每个小节接近5300字。每部在空间和时间上分配大体相当,每个小节在空间和时间的分配上也大体相当。这样,在形式上形成整体划一、区块相连的完美视觉效果,这种效果不但符合大众阅读欣赏习惯,而且呈现出一种相互对称的结构美,同时,又在内容上突显连绵不断、层次分明的整体感觉,完美而又准确体现了作者的深层审美意识、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和关注大众阅读的愉悦心理。

诚然,《主角》在创作上持之以恒地坚守了上部务实有效的结构方式,在预设的空间之内,合理匀称地安排故事和情节,使作品整体呈现一个节拍、一个速率、一个基准,人物出场、活动、退场合情合理,故事开展有头有绪,情节推进有条不紊,通篇顺畅自然,既有高潮迭起的强烈震撼,又有流水不断的舒缓愉悦,整体结构给人以完美无缺的印象。

流畅的语言叙述、方言口语的巧妙运用,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熟稔和叙事的精准老道。

《主角》是非常注重语言运用、提炼和升华的,作者采用了与作品格调、节奏、情绪和内容完全契合的一种语言表达模式,让阅读者在欣赏人物、故事的同时,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风采,是这种感染力极强的语言裹挟着阅读者一步步走进作品五光十色的迷人画廊,一步步进入人物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和神圣缜密的精神世界。生动、简洁、质朴、口语化是《主角》这部作品语言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同时,大量恰到好处的方言应用,为作品增添了神奇的代入效果。

生动性指的是语言的质感。作者在叙述和描写的过程中,没有玩弄语言技巧,也没有人为地创造新的句式,更没有玩味辞藻,而是根据作品整体韵律,选用适合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发展的独具个性气质的语言进行表述,这种语言貌似随意,实则质感强烈,具有一种妙不可言的天然吸纳力和黏着性。

简洁、质朴是这部作品语言艺术的显著特色,以短句和短词构建作品给人以轻松、明快、干净、利落之感,即便细节描写和叙述说明的语言既能强化作品的感染力和表达力,也能提高作品的深度和广度,而更重要的是拓宽了作品的受众面,让更加广泛的、不同层次文化水平的人都能够无障碍地阅读和欣赏,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能够较为完美地做到这一点,足见作者的见识和功力。

口语化是《主角》有别于其他长篇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不仅仅体现在人物对话之中,而是体现在作品的所有地方,全覆盖,不留死角,这是一次风险极高的探索。当然,付出艰苦的劳动和超强的心血那是自不待言的,惊喜的是,作者的探索成功了,成功得匪夷所思,令人击掌叫好。

……

总之,《主角》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它的优点和特色表现在方方面面,是能够同阅读者产生共鸣,并被阅读者牢牢记住的一部厚重的现实主义力作,期望这部力作走进更加广泛的舞台,被更多的阅读者欣赏。

在戏剧和文学创作中,从陈彦的戏剧作品《西京故事》《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到长篇小说《西京故事》《装台》《主角》《喜剧》《星空与半棵树》,均以陕西元素作为小说的叙事源地,同名电视剧《西京故事》《装台》、已经开拍的《主角》和正在筹拍的《喜剧》《星空与半棵树》带火了陕西的美景、美食。

期待陈彦的下一个新作品问世,以飨热爱他作品的读者。

张艺谋监制的电视剧《主角》3月3日在西安开机。图为原著作者陈彦、演员张嘉益。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