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新闻
唐人赵璘在《因话录》里说“世重饼啖”。唐朝的史学家吴兢在《贞观政要》里还拿饼来做比喻:“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任用官员,如果他们的才能配不上职责,就像在地上画饼
陕工网讯 为纪念“一带一路”倡议8周年,11月7日,“钱币上的丝路故事——杨军钱币题材作品座谈会”在西安钱币珍品博物馆成功举办,来自钱币收藏、文学艺术以及金融界、商界的专家
在读《换一种方式去开始》的时候,王宗仁老师序的开头说:“读别人的散文作品时,我有个很难改变的阅读习惯:不管多少篇稿子,我总要翻到写父母文字的那些先读起来,我铁信,凡是写作者,几乎没有不写父母的
阿莹(郭红松 画) ◎李舫 近期,陕西作家阿莹将他的目光转向了军工题材,拿出了厚重深沉的长篇新作《长安》。 中国军工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背后不变的是以忽大年为代表的军工人从革命战争年代
奇诡的“神面纹”,华丽繁复的装饰,独特的蓝锈……走进上海博物馆“汉淮传奇——噩国青铜器精粹展”,一件件瑰丽奇异的青铜器让人忍不住惊叹。这些青铜器不仅带给观众艺
海昏侯刘贺墓北藏椁的钱库中出土的五铢钱。秦半两“大秦雄风秦始皇兵马俑展”正在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展出,这次展览让两位古代货币圈中的“大咖”成了楼上楼下的邻居。它们就是一南
2020庚子鼠年是人们刻骨铭心的一年,这一年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搅乱了人们的生活。进入2021年,疫情步入常态化防控,人们祈愿随着鼠去牛来人间也否极泰来,乾坤转运。开春以来,仁兄刘毅先生开门就“牛”了
各市(区)总工会,各省级产业工会,各单列单位工会: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回望初心铭心记忆,抒发爱党爱国情怀,省总工会开展了“重温
张信哲收藏的月份牌原作,谢之光以演员胡蝶为模特而创作的美女肖像。 20世纪90年代,中国台湾歌手张信哲因其流行歌曲演唱而走红海峡两岸暨香港,并有“情歌王子”的美称。去年,他以收藏家身份重回公众视
袁寅章,字文虎,号云龙山人,1938年出生于陕西绥德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美院博士生导师,国家友好画院特聘画师,国际书画艺术家资格认证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诗书画印集大成者。横扫千军如卷席,百万雄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讯(记者 韩晶)10月16日,由于右任书法艺术博物馆主办的“大唐何处不飞花李志瑾小楷作品展”在西安开幕。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16日。此次个展共展出作品50余幅,所书诗文全部来自
日前,安康作家赵攀强散文集《母亲的升子》,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母亲的升子》收录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随笔120篇,分为亲情、乡愁、往事、随笔、游记五辑。作品文风朴实,语言凝练
作家李焕龙随笔集《阅读者》近日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来源于阅读推广业务实践,并对“力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具有积极作用,被称为“一位阅读推广人献给阅读者的精神礼品”
近日,由陕西散文学会和陕西金融作协联合举办的我省职工作家陈益鹏三卷本文集《花香满径》(诗歌)、《远山有情》(散文)、《天蓝草碧》(杂评)分享会在古都西安举行。来自北京和陕西文坛的老中青作家、诗人以及媒体
百年恰似好风华,唱支“茶歌”给党听。近日,《陕西茶人交流》(下半年)出版发行,这为即将在古城西安隆重举办第九届西部茶博会暨第四届丝路陕茶文化推广周活动敬献了一份厚礼,也为众多爱茶人逐梦前行
陕工网讯 近日,陕西作家网公布了陕西省作协2021年主题创作扶持项目入选名单,延安市卫健系统职工作家杨晓景的长篇小说《彼岸花明》成功入选。全省入选的文学作品一共有十一部,其中,报告文学两部,网络文学两
1982年春,李若冰(中)、路遥(左)、曹谷溪在陕西省作协合影。 曹谷溪,一位在文学领域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作家路遥的引路人。 今年“七一”,年逾八旬的曹谷溪收到一枚珍贵的“光荣在党50年&
□老鹤陈爱美在《解秘秦腔》首映发布会朗诵 天有苍茫,地有魂魄,筑起秦腔焦杀刚烈的灵魂。我们,幸运地出生在诗礼传香,仁礼戴道的三秦厚土。最苦难时有秦腔这碗垫底饭垫底,穿的最破烂时有秦腔这件百衲衣遮羞;独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讯(实习记者 郝佳伟)10月16日,68集纪录片《解秘秦腔》首映发布会在西安举行。陕西工人报社社长、总编辑王琴茹,省传统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陈爱美、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建贡、易俗社原社长冀福记、陕西华彬能源集团董事长何万盈、陕西省秦商总会执行会长刘阿津、陕西天驹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强等分别致辞。该片编剧导演、陕西工人报社原编辑记者惠焕章介绍相关情况。
近日,在68集纪录片《解秘秦腔》第一季开播之际,本报记者对该纪录片编剧导演、陕西工人报社原编辑记者惠焕章进行了专访。 记者:首先对《解秘秦腔》第一季即将开播表示祝贺!你拍摄该片的初衷是什么? 惠焕
一部深度解析秦腔全面文化现象的史诗纪录巨制,一部全面审视秦腔乃至中国传统戏曲的视频版百科全书,创造陕西最长纪录片和中国戏曲主题最长纪录片之最—— 68集纪录片《解秘秦腔》明日陕台首播
陕工网讯 2021年10月12日,西安话剧院话剧《长安第二碗》参加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在武汉琴台大剧院成功上演。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著名剧作家罗怀臻为西安话剧院话剧《长安第二碗》颁发“第十七届中国戏
多数人认为机器人是现代工业革命的产物,其实人类对机器人的迷思与追求已有数千年历史,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就研制了各种自动机械的物体,是现代机器人的鼻祖。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机器人” 西周
年代:南宋 出土地点:1972年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八渡河北岸出土 收藏单位:陕西历史博物馆 瓷瓶高33.5厘米,口径3.8厘米,腹径17厘米,底径10.3厘米,小口短颈,溜肩,体势修长,凹底。通体刻缠枝卷草纹
科举制始于隋朝,在唐代发展日趋完备。隋朝和唐初的时候科举考试当中最难的进士科只考策文,自唐高宗时期开始,进士科当中又增加了杂文考试,杂文当中便有诗赋的内容。到了唐玄宗时期,杂文中考诗赋就成了定制。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