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丁
贠文贤的长篇小说《大梁村》以其传神写照的艺术风格,不仅展现了关中农村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五十余载的历史变迁和时代精神风貌,更在叙事技巧、人物形象塑造及文学风格上不落窠臼,多有创新,其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不言而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多角度的叙事手法,构建起宏大的叙事格局。《大梁村》采用了多维度如叙述、描写、插叙、倒叙、对话及褒贬与美刺交织的叙事手法,通过对众多人物及故事的用墨着笔,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生存环境和奋斗场景,渐次组合形成纵横交错的叙事格局。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充实了故事的层次感、丰富感,还使每个角色立体而鲜活。书中人物及故事多角度的交织与碰撞、对抗与合作、圆满与缺憾,使作品中的不同人物之间有了密切的思想交集、情感融合及命运跌宕。
那些因世事际遇、个人命运及顺应时代潮流而动的不同凡响,赋予了作品厚重的生命诗学特征、牢固的社会价值观、生动活泼的生活图景。把一幅史诗般的以白鹿原为背景的新时代画卷,在历史的变迁中渲染出那个时代的恢宏气象来,展现出作品风格俊逸秀美的艺术特点。
——以鲜活的人物造型,展现时代精神之美。时代影响对于作家是至关重要的。艺术风格不能离开时代的影响而独立存在。优秀的文学艺术,总要表现一个时代的精神,体现一个时代的风貌。所以,文学艺术风格的美,是常常以表现时代精神之美为前提的。
《大梁村》这部小说正是在思想、精神之美的基础上,体现出艺术风格之美,而思想、精神之美,却是通过作者熟悉人物的言行举止及挖掘其内心世界而实现的。书中主人公于刚乾就是时代思想和精神之美的化身。作者浓笔重彩所塑造的这个人物,从一个青涩的中学生成为独当一面的县委书记,其浴火涅槃的成长经历,其坚毅、理性、智慧的精神气质,本身就是对时代、对生命大美的礼赞。特别是当他融入时代,在他的职权管辖地域内,引领风骚于改革开放最前沿而不断进取的时候,其身上闪现的思想火花、彰显的精神内核,正是我们这个壮丽时代精神之美的具体体现。
文学是以写人物为贵的。《大梁村》这部小说展示出一幅人物众多、情节生动的生活画面。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情节设置,塑造出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并揭示出平常百姓骨子里那种纯洁而炽热的生命本真。这些人物不仅是故事的创造者、推动者,更是作者对人性、社会和生活深刻反思的结果。
《大梁村》不论是抒写乡村多彩的生活底色,也不论是以深情细腻的笔触刻画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那流布着无尽的生活风花烟霞,通过小说艺术的诠释都生发出绚丽的亮色来。故事像诗一样地变幻,像泉水一般地潺湲而流。《大梁村》小说的这种独特风格,奏出了时代精神的最强音,有股激励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
——紧凑的文体结构,简约的语言风格。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是通过真实或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学形式,而小说的结构,则是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文体结构之一的叙事结构来说,它是小说主要的内容组织形式。它决定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叙事方式,包括时间、空间和人物关系的安排、发展和交替。一个好的叙事结构能够让读者更容易进入故事世界,理解故事情节,产生共情共鸣。
《大梁村》的叙事结构特点,主要是循着“线性”和“非线性”两种方式而展开的。线性结构体现在: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叙述,衔接紧凑,一气呵成,通畅无碍;主要人物的思想成长历程和人生奋斗轨迹成为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其间没有中断。非线性结构是指:故事情节按照非时间顺序进行叙述,即通过回忆、插叙、倒叙等手法,来展现故事的发展脉络。如《大梁村》中的“忆苦思甜”“童年回忆”“新仇旧恨”“他是土匪”等段落或章节,均在叙事主体中构成旁逸斜出的生动描写,起到一定的情节补充、衬托或互为照应的作用。
不难看出,《大梁村》的两种叙事结构浑然一体,构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叙事网络,使故事节奏紧凑而有力,从而充实、丰富了故事内容,提高了故事的广度和深度,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大梁村》的语言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是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固有的运笔风格。尚白描,去烦冗,行文洗练,用语生动,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文字充满张力和美感。写人,浅墨浓点,淡淡几笔,人物形象即跃然纸上;写事,依循渐进,叙述层叠有次,不支不蔓,极目所至,无不了然。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大段直抒胸臆的说教及风景山色描写之类是绝无仅有。加之书中富有哲理的对话、精彩的争辩场面及地方语言的娴熟运用等,不但揭示了人物性格的多元及丰满了人物形象,同时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综上所述,这种颇具匠心的叙事结构与深刻的人物造型及隽永的语言风格相辅相成,共同展现了《大梁村》的独特艺术魅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故事的精彩纷呈,又能品味到语言美的韵味,更重要的是,可领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新时代的风起云涌,足以引起心灵共振和万千思绪。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