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永不褪色的母爱
2025-05-12 09:35:28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王婉若

  山风掠过晒谷场的清晨,我总能看见母亲弯着腰,把金灿灿的稻谷摊开又收拢。在农村的黄土地上,岁月的犁铧在她脸上刻下沟壑,可那份藏在粗布衣裳褶皱里的温柔,却像村口老井的水,历经时光沉淀,愈发清澈甘甜。

  记忆最深的是煤油灯下母亲纳鞋底的模样。村里还没通电时,一盏煤油灯就是全家的太阳。火苗在玻璃罩里轻轻摇晃,把母亲的影子投在土墙上,忽大忽小。我趴在八仙桌上写作业,时不时抬头看她。母亲戴着顶褪色的蓝布帽,老花镜滑到鼻尖,银针在千层布鞋底上来回穿梭。“写累了就歇会儿。”她说话时眼睛不离鞋底,嘴角却噙着笑。有次我被数学题难住,急得直揪头发,她放下针线,用手轻轻拍我的背:“别急,咱把题目拆成小块啃。”说着就用烧火棍在地上画起线段图,灶灰粘在她袖口,像朵小小的云。那些被难题困扰的夜晚,因为母亲带着棉线香的温柔,变得不再漫长。

  母亲的温柔,还藏在田间劳作的时光里。农忙时节,我跟着母亲去插秧,小小的我总把秧苗插得歪歪扭扭。母亲直起酸痛的腰,走到我身边,蹲下身子,沾满泥浆的手轻轻握住我的手说:“手稳些,秧苗才能直直地扎根。”她的掌心带着粗糙的茧子,却传递着让人安心的温度。日头正毒时,母亲会摘下草帽,为我扇风,自己的额头却沁满汗珠。休息时,她从布兜里掏出饭团,那是她特意多留的糯米,还混着几颗晒干的红枣。“快吃,吃饱了才有力气。”她看着我吃得满嘴米粒,笑着用衣角为我擦拭,眼神里满是宠溺。

  母亲的温柔,还裹在春天的槐花饼里。村口老槐树开花时,她总会搬来梯子,系上褪色的蓝围裙,踮着脚去够最高处的花串。“高处的花干净,甜。”她把雪白的槐花洗净,拌上面粉,在大铁锅里烙成金黄的饼。我蹲在灶台前烧火,看她被油烟熏得眯起眼,却不忘回头叮嘱:“别添太旺火,饼要糊了。”咬一口刚出锅的槐花饼,清香混着麦香在舌尖化开,母亲就坐在一旁,用围裙擦着手,笑盈盈地看我狼吞虎咽。后来我才知道,她总把最厚实的饼留给我,自己吃边角烤焦的部分。

  上初中时我要去镇上住校,临走那天,母亲把我的被褥捆了又捆。她粗糙的手指捏着麻绳,每一个结都系得格外紧实,仿佛这样就能把家的温暖都系进包裹里。“在学校别怕生,想家了就看看月亮。”她在我书包侧兜塞了个油纸包,坐上车打开,才发现是十几个煮鸡蛋,还带着温度。车开动时,我透过车窗回望,母亲的身影越来越小,却还在挥手,蓝布衫被风吹得鼓起,像一张倔强的帆。

  如今回村,老房子的窗棂爬满了牵牛花,母亲的背却弯得像张弓。每次回家,她还是会早早站在村口张望,眼睛里闪着光。一进家门,八仙桌上摆着我爱吃的槐花饼,厨房灶台上的锅里还冒着热气。“快尝尝,咸淡合适不?”她夹起咸菜放我碗里,动作和二十年前一模一样。阳光透过窗纸洒在她手上,那些布满老茧的纹路里,依然藏着岁月带不走的温柔。

  暮色漫过田野时,我常陪母亲坐在院子里。她絮絮叨叨说着村里的新鲜事,手里还在纳鞋底——这次是给她的小孙子。月光爬上她的白发,像覆了层柔软的霜。原来母爱从来不会褪色,它藏在油灯下的线段图里,裹在槐花饼的香气中,化在每一个牵挂的眼神里,在时光的长河里静静流淌,温暖着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