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晓晨
梁新会是一位充满童心的女人,端庄美丽,精致典雅,细心认真,诚恳善良,她是一位老师。教师是自称,而老师是学生对其恩师的一种称谓。我喜欢称每一位教师为老师,特别是女老师,因为她们给人的感觉如同春风拂面,冰凉而知性,亲切而温暖。《风动一庭花》分三辑,第一辑:一方水土,写永寿,写故乡之情;第二辑:高山流水,写行程,万里之行,有其旅途的观感和心得;第三辑:临水照花,写读书的感觉,是女人心语和特有的心思。读梁新会的书,很亲切,也很感动。
故乡是记忆,是文学根脉的永远传承
梁新会是永寿人,与我是一个县的同乡。我的故乡永寿,有一块飞地,在整个县域范围之外,那就是以漆水河为界,东边是仪井,西边是店头。飞地与北边地域由一条近40公里的道路连接着,中间是乾县的关头和吴店。店头镇在明月山之南,也就是从汉代开始被称作娄敬山的南麓。梁新会的家在店头镇南部的梁家村,接近扶风天度,距离法门寺很近。
从地理上讲,娄敬山是关中盆地的地理界限。北边是东西向延伸的渭北黄土高原,地理上叫鄂尔多斯地台面缘隆起褶皱带。站在娄敬山山顶向南眺望,田畴平坦,一望无际,隐隐约约的秦岭挂在天空之上,地平线很深,云彩飘荡在天地之间。
在历史上,永寿县古称漆县,源于漆水。漆水就是姬水,与宝鸡的清姜河在渭水两岸相对而出,成就了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历史根源。漆水有轩辕黄帝诞生的传说,而周先祖的后稷教民稼穑的地方就在下游漆水河畔的武功镇。
历史的演进就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喜。中国南北朝时期,北周最后一个皇帝宇文阐在位时的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广寿县以当时所辖的关头和吴店,与好畤县的仪井、店头镇进行了交换,于是店头、仪井作为飞地,划归广寿县管理。隋炀帝杨广登基后,忌讳“广”字而改广寿县为永寿县。为什么要进行这次土地交换呢?因为永寿县西北角有黑山,东北角有槐山,东南角有五峰山,西南角没有山,四柱八维不立,地倾西南。有了娄敬山,永寿县的威严与尊严就树立起来了。在我的童年,夏天经常会有暴雨,往往在下午四点左右降临,我们称之为白雨。暴雨过后,就会有彩虹挂在五峰山与娄敬山之间,有时还是双重彩虹。我站在北部槐山之南的西兰公路边,眺望雨后如洗的娄敬山美丽的倩影,遥远而神秘。
店头镇是较为富裕的地方,永寿人为之骄傲和自豪。因为黄帝,因为漆水河,因为后稷,还因为周文王、周武王,还有周公与召公。离梁家村不远的地方就叫召公镇,是周王朝重臣姬召的封地。在这块土地上,出现了许多杰出人物,汉代的娄敬、陆贾,现代的王芳闻、刘善堂、刘益利等,还有我们今天的主角梁新会。
我们除了是同乡外,她还是我的一位知心朋友的伯叔妹妹,于是显得格外亲切,似乎透过她的哥哥可以看见她幼年时的形象。故乡的童年对她影响很深,这在《风动一庭花》的第一辑有很多表现,虽然她并没有在家乡待过多少年。故乡的槐树、柳树、杏树,父亲、母亲、二舅、自贤爷,包括她的莉莉同学、九龙嘴的家。这些文字所形成的庞大的故乡系统,正是文学本身的根系。故乡对于梁新会的那种真诚,从文字的声音里就能品味出来,恬淡、惊讶,又不失童趣。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乡情怎样写、亲情怎样写的示范。关键是必须写好,写出特色和天然的味道。可以说,她做到了,做得很好。
风格舒适,是教化人心的温暖和美好
读《风动一庭花》的感觉很好,正如作者的书名一样。像风,有风的语言,有风的情趣,有风的作为,也有风的性格。风可以穿透任何缝隙,扬起万里尘埃,堆积形成黄土高原,经河流冲刷成为华北平原,风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语言。春风、夏风、秋风、冬风,季节不同、风的节奏与动感不同,生命的感受也会不同。梁新会的风是什么风呢?自然是故乡的风、亲情的风、友爱的风、和谐而美好的风,似乎也是教化之风,深入人心,滋养心灵。
文字规范,张弛有度。梁新会的文学语言十分规范,这与她的教师职业有关,面对渴望知识的学生,而且是自己的学生,她有着视如己出的感觉,文字简朴认真,没有生僻和忸怩,不绕弯子,直入胸怀,干净、贴心。譬如她写《夜翻九龙咀沟》:“我当时又饿又渴,甚至想到路边的村子讨口水喝。最终,我咽了几口唾沫,什么也没说。”“我们加快脚步,在天黑之前赶到了沟边,远远看见了对面的几排窑庄,莉指着最南边的一片大树,兴奋地说那就是她的家!我从来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路,加之长期生病,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但听了这话,立即精神大振,二话不说,兴冲冲地开始翻沟。”我想,梁新会在之前,是没有见过窑洞的,窑洞里如何住人,她也是不知道的。后来,她忘记了害怕,忘记了饥饿……这样的经历,可以说是有特别深刻的意义。
意象独立,教化有方。收入《风动一庭花》中的散文,很适合在校学生或者初高中学生阅读。梁新会这样写散文,是她的性格和风格的一致性,也是她教化人心的温暖和美好。循序渐进,不拖泥带水,清澈透亮。例如她写崆峒山,凤县的凤凰湖以及绍兴的青石板,都有一种高台之风,沐浴之感。作为女性,这样的感受十分难得;作为老师,这种风格特别舒适。文字与人格,情感与风格的完美结合,在她的心中也在她的笔下。
情感美好,湿润适宜。梁新会在第二辑中,收录有10篇写西域之行的文章,很值得品味,细思这些文章的形成,有她自己的精致攻略和匠心独具,更多的是她对情感美好的温度控制。例如《一个人的奎屯》,写红柯的作品,写红柯的人格,写奎屯对自己的感觉。虽然作者去奎屯是在秋天而并非冬天,没有那种彻骨的寒冷,灵魂出窍般的寂寥,但是她做到了文章的温润适宜,读来令人意味深长。还有《千年一瞬》《又见敦煌》《他乡遇故知》,让人掩卷长思,佛性、人性,那种流淌般的思绪是解开一切烦恼的流程,给人的是美好和温润,没有愁怨的心结,任何挫折和伤害都动摇不了的特殊疗效。
读书阅心,是女人知性和慧根的萌发
文学,是写人的。没有人,这个世界是失去意义的。
读《风动一庭花》,就知道梁新会读书的认真态度以及读书的细致和缜密。她读山、读水、读人,实质上都是在读心。走心灵路线,看透人心,读书阅心,知性很高,慧根很深。
梁新会的散文,励志、成长、见识、理性、执着、正义、大气,有着屹立不倒的气概。她的散文女性气息并不浓烈,没有特别的温柔,却有无限的关注与热爱。她进退自如,不做作、不娇情,没有任何妩媚低俗的姿态。她的作品真实、自然、短小、精明、雅致,语言质朴、纯真可爱、善良真诚。她特别敏感,观察得也特别仔细,生怕忘记明显的特征和重要的细节。她的想象力因人而动,因情而流,从不随波逐流,也不拖泥带水,不任意夸张。她的表达是诗意的,往往以直线思维的方式调动读者的情感,有着特别的知性特点和风格。
梁新会的散文,是女性慧根的萌发。她用9篇文章书写阅读《红楼梦》的深切感受,入情入理,简单易懂,恰如其分。贾宝玉、林黛玉、秦可卿、王熙凤、薛宝钗、元妃、尤氏、袭人等等,女人读女人,既可以读懂女人的心思,也可以理解其中的情感路线。从一个侧面还原了曹雪芹的构思,以及《红楼梦》悲剧形成的原因。没有大爱精神,没有慈悲胸怀,没有慧根发芽,是读不懂这些的。例如贾母的心思、紫娟的心思……梁新会用情用意很深。
她写苏惠,她写李清照,她写武则天,都是站在一个女人的角度审视这些女人。例如她论述女人的爱情,引述约·谢菲尔德的话:“爱情是生命的盐,多了,少了,都不对。”爱情并不接受中庸之道,许多轰轰烈烈的爱情,都是对道德底线的冲击和挑战。这一点说明:女人永远是火焰,女人是爱情的点燃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向所有女人致敬。
梁新会的精明能干,从她的眼睛里可以看出来,从她的笑容里能感觉得到。她的勤奋和努力,正是她获得成功与许多奖项的原因。祝福梁新会,祝贺梁新会。我们期待能读到她更好的作品,祝福梁新会收获更大的奖项。
一个诗人,读了一本书,说这么多,是因为兴奋和激动。
诗让我们走向永远。
责任编辑:陈沐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