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让日子快乐飞翔——简析朱百强小说《椭圆形歌舞厅》
2025-05-12 10:21:11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齐凤艳

  塑造人物和回应时代问题历来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核心关怀与重大主题。朱百强的作品一贯重视对典型人物的塑造,对时代大问题的探究,并且他非常善于从平凡人物的“小故事”中反映人性和社会焦点问题。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今天,他的小说《椭圆形歌舞厅》(原载《延安文学》2023年第6期)以退休女工陈美芳的老年生活为主线,通过书写她的人生历程和思想情感,表达了一位作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精神和谐、自我主体性确立等问题的思考和关怀。当然,小说也间接地称道和呼吁了社会对老年人上述需求的保障。

  小说以陈美芳在生活了一辈子的周城“旅行”开篇。这不是常见的少年成长小说中的离家,如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那样,可是退休老人陈美芳的“旅行”同样是心灵成长史。它由回忆过往与追求当下共同完成,它是老年人走出孤寂、应对变迁、过好当下、确立自我、追求幸福晚年的历程和写照。作家以自家门口的旅行发端全文,是因为他深知陈美芳需要的不是“闯荡世界”,而是“求诸己心”。任何年龄段的个体,其精神危机的解决,最终依靠的都是心灵的充盈和情感的建设。

  陈美芳的本城探访之旅是她生命进入老年阶段后自我追求的觉醒、仪式和路径,那是通向自己的道路。人要想找到自己,需要觉知和智慧。陈美芳的觉知,从她不再为生活奔波开始,更确切地说,从她不用再为生活奔波而拥有大把空闲时光开始:她孤独寂寞空虚了——心灵感受到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由此,衣食无忧唤醒了一直被忽视的情感尤其是精神需求。小说中,作家对陈美芳寂寞的描写生动传神,在此就不引用原文了。但是必须要说的是,在这一段描写中陈美芳听见对她的召唤。作家写道:“谁在唤我呢?她的心悸动了一下。”此时,陈美芳的自我意识觉醒了,虽然听懂自己内心需要一个过程。

  回忆是必经之路。因为记忆是时间的见证者,也是生命的永恒守护者,更是情感的桥梁。所以,陈美芳的旅行之地是自己生活的城市而不是别处。她看到了旧地,她遇到了故人,她发现了变化。已衰败的纺纱厂、摆过摊的十字路口如同老熟人,而老朋友、老同事张翠莲则无疑令她恢复了很多活力——这位故人让她对昔日恋人的记忆更清晰生动起来:“她忽然感到,自己心中还存着一个念想,它在死灰复燃,并发出光亮。”苦累的过往让陈美芳和张翠莲心里都憋着复杂的委屈,而文化宫被拆除又让这光亮暗淡下去。对于陈美芳来说,文化宫的拆除令她最美好的那些日子失去了根基,它们开始显得不可靠了。

  那椭圆形歌舞厅是一个场地,更是隐喻和象征。与方形建筑的棱角带来的严肃感不同,椭圆形建筑柔和,身处其中如同被环抱,就像跳舞时人们的相拥。椭圆形建筑追求的是温馨而不是容积率,椭圆形歌舞厅象征了文化需求与精神滋养的温暖和美好,它要孵化的是爱,所以,当陈美芳爱恋的马建华将椭圆形歌舞厅比喻为“鸡蛋”时,她内心充满了美妙和欢欣。小说也写到了文化宫被拆除后,开发商片面追求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而无视环境友好;写到了有年轻人对文化宫这个概念及其职能的迷茫;更写到了有人愿意为了离文化宫近而每平方米多花两千元在其附近买房。这些反映出了不同境遇中的人对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之间的不同态度。

  椭圆形歌舞厅中与李建华翩翩起舞的日子,令陈美芳永生难忘。小说中写道:“庸常的日子已使她对生活没有了任何梦想。偶尔,她静下心来,回忆逝去的岁月,觉得在‘鸡蛋’里跳舞的日子,尽管模糊而缥缈,却是她人生中最绚烂的一刹。”陈美芳是非常有追求的女性,年轻时追求爱情,婚后为一家人的生计拼搏,现在退休了,她不想浑浑噩噩。“任何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也许她不知道尼采的这句话,但是她有这股精气神。所以,椭圆形歌舞厅象征心灵的起舞、日子的明媚。

  陈美芳是无数勤勉努力的中国女性之一,她的老年生活也是她们的一个缩影。当与“人生中最绚烂的一刹”相关的人和物,一个早已不知所终,一个也被铲除,陈美芳的精神出路在哪里?作家再次为这个问题摸索答案:她的小孙女启示了她。这个答案意味悠长。生命的欢腾需要在朝气蓬勃的新鲜事物中寻找出路,活到老学到老,于是社区老年大学走进了陈美芳的生活,它是“椭圆形歌舞厅”的变形和演进。从而陈美芳找到了生命焕发生机的新温床——老年大学及其中的人们和各项活动,包括绘画。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多少情景交融让人难以忘怀,多少悲喜交加的故事有开头不一定有结尾,多少沉浮中某种力量支配的命运决定着人生的走向。小说中多年后相遇时,同事老牛对曾经带给陈美芳的伤害表示忏悔,陈美芳对此表示释然,这都是人生过半后习得的智慧。小说的结尾部分,陈美芳与一个也叫马建华的残疾人都画了一幅题为《飞翔》的画,并都获得了一等奖。这个马建华是她从前的恋人吗?当年分手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作家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但确定的是,陈美芳对于当年的情感也释然了:“颁奖那天,陈美芳特意精心打扮了一番,把琥珀色的发卡别在头发上,早早去了老年大学。听说马建华今天要来和她同台领奖,她想,无论是哪个马建华,她也应该当面表示祝贺。”

  释怀是人生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必修课。释怀不意味着对过去的忘记或否认,释怀是选择一种更加成熟与理智的态度去接受已经发生并且无法改变的事实,在心灵的画布上重新调配色彩,旧的痕迹纵然无法抹去,却也要让新的色彩更加鲜艳。纵然曾经拥有的变成了失去,我们依然可以拥有新的起点和希望。保持好心情,轻装前行,只要爱心永存,对世界温柔以待,就会有幸福生活迎接我们。




责任编辑:陈沐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