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大花篮”讲故事
2024-09-27 10:21:23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9月22日,“祝福祖国”巨型花篮吊装完成,亮相天安门广场。花坛以喜庆的“蔬果花篮”为主景。篮内选取了具有美好寓意的蔬果和花卉,体现“蔬果飘香,繁花似锦”,表达对祖国繁荣富强、欣欣向荣的美好祝福。

事实上,每逢重大节日和盛事,十里长街就会被装点得花团锦簇,充满喜庆氛围,这是始于1986年的老传统。如今,天安门广场的巨型花篮和长安街沿线的立体花坛,更是成为全国各地游客最爱的打卡地之一。

年复一年,摆花记录着国家的重大事件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也凝结着花卉产业的创新和进步。

 

2023年的国庆花坛首次装上“五谷”。

何建勇  摄

2003年天安门广场中心花坛“万众一心”。

2009年大花篮首次亮相。

1986年天安门广场花坛。

2024年“祝福祖国”巨型花篮亮相北京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立体花坛水平世界领先

初秋的京城,长安街沿线花坛是很有首都特色的景观。一座座立体花坛前,总会聚集着自发打卡的市民和游客,还有路旁的花带、广场的花球和花柱,映衬着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美不胜收。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首都每逢节日和盛事都要摆花,这一传统始于上世纪80年代。

1986年,天安门广场首次在国庆前建起主题花坛。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资料显示,这座花坛直径60米、高3米,6个巨大的花瓣由中心向外辐射,每个花瓣长25米,宽11米。花心由50多盆龙柏球组成,荷兰菊和天冬草镶边。花瓣之间配置6个三角形花坛,栽植了各色月季。

自此开始,天安门广场摆花坛迎国庆,从未间断。数十年来,广场的摆花式样历经了三次变迁。

最初是“一大四小”的“五饼式”布局:“一大”指圆形的中心花坛,“四小”是广场四角的立体花坛,这一布局沿用了17年。

后来因天安门广场进行大规模改造,在东西两侧新增加了两块绿地。2003年国庆摆花时,花坛布局首次更新为“画卷式”。当年,中央设主题花坛,两侧绿地分别组成“长江三峡”“万里长城”两幅山水长卷。

2009年,天安门广场花坛布局再次变化,大家熟悉的“大花篮”从此年年出现。

在十里长街沿线,花坛也经历了从平面式到立体式的变迁。

1999年以前,长安街沿线的建国门、东单、西单、复兴门等节点的花坛是平面式,只有从高处俯瞰,才能看出花坛营造的整体效果,路过花坛的市民平视很难看出立体效果。1999年起,长安街沿线花坛变成立体式花坛,巨大的花坛,自草坪中显现,既适合远观,也经得住近看。鲜花营造的美丽景观,成为新的“打卡”地,在扮靓长安街的同时,也为天安门广场分流了赏花游客。

北京城建园林花木公司的退休职工李玉鹏,曾见证了天安门广场摆花的初期模样。当年,他高中毕业,接了父亲的班,在南郊花圃上班,“那时我们用的花材比较简单,工艺也比现在差很多。”

李玉鹏回忆说,摆花造景从前主要靠盆花。花盆直径在10厘米左右,且一盆挨着一盆,中间免不了有缝隙,所以很难做出细腻生动的景观效果。近几年,“穴盘苗”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较小的种植穴直径仅2厘米,相当于1元硬币大小。这样一来,植物的栽种密度大,形成色块效果好,并且方便拼接,可大可小,特别适合于立体花坛造景。

“经过几十年发展,我们的立体花坛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植物材料多样,造型非常细腻。”北京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国庆花坛总设计师蓝海浪说,京城的秋天气候宜人,对花花草草很友好。中国人喜欢用花朵来庆祝生日、表达喜悦,这也极大促进了立体花坛的发展。

长安街年年摆花,带动了首都立体花坛的创意制作水平,并时常向外省市输出经验和产品。2021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云南昆明举行,会场主花坛“绿色梦想”以及昆明街头的不少立体花坛,就出自首都长安街花坛的设计团队。

用创意装满“大花篮”

细心的人会发现,“大花篮”不是一成不变的,里头装的每一朵仿真花,从品种到造型都很有讲究。“今年该为大花篮装什么?”这些不断迸发的精彩创意,来自蓝海浪和他的设计团队。

“每年设计摆花,就好像是我的春晚。”蓝海浪笑着说,年复一年,越来越难,因为好创意几乎被用尽。而万人瞩目的花坛,不仅要出新出彩,更不能出现半点儿差错。

起初,花篮里装的是牡丹,后来又添了梅花、玉兰、月季等传统花卉,有的年份还有向日葵、山丹丹、松枝、竹子、萱草、桂花等。2013年,花果篮首次亮相,里头不仅有花卉,还有石榴、苹果、蟠桃、葡萄等寓意吉祥的仿真水果。2023年篮内首次装上了“五谷”,寓意五谷丰登,以此礼赞丰收,致敬劳动。

长安街沿线约有10座立体花坛,也是同一支团队设计的。这些花坛的主题与时代紧紧相连,要体现每年的大事、喜事,如亚运会、香港回归、抗击非典、发射载人航天飞船、迎接奥运。同时,普通人幸福的小日子,也藏在了花坛里,比如2022年西单东南角的“绿色生活”花坛,主景就融入了露营、野餐等户外潮流生活方式。

把宏大、抽象的命题落细落实,考验着设计师的功力。蓝海浪随身带着一个本子,随时随地记录灵感,“设计花坛从不缺少题材,而是要注重题材的甄选和平衡。”蓝海浪说,他和花坛核心设计团队的成员,都是新闻联播的忠实观众。

9月是花坛搭建团队最忙碌的时候。为减少对市民和交通的影响,在某个无风的夜里,巨型花篮会在数小时内完成吊装,次日清晨惊艳世人。

花篮中插着仿真花,每朵仿真花都重达100斤以上。巨型仿真花如何插入十多米高的花篮?“我们在吊装前,要预先制作一个缩小版花篮,俗称‘插小样’。”北京城建园林花木公司总工程师张先哲说,通过3D扫描确定花朵的空间坐标定位和朝向,在现场插置过程中,利用GPS系统快速确定花朵在大花篮中的位置,工程师根据现场环境进行人工调整,使其从各个视角都能完美呈现。

插好花的篮盘约有60吨重,需要两台吊车协作完成。吊装时,两台吊车需要高度一致,同时起吊、匀速平稳,不能发生剧烈晃动,精准入位,这是对经验和技术配合的极大考验。

自育花卉让花坛更绚烂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长安街沿线只有两种花唱主角儿:红色的一串红和黄色的菊花。再怎样变换造型,也显得单调乏味。

持续多年的“花坛迎盛事”,倒逼花卉产业的大发展。“北京申奥成功之后,花卉产业特别受重视。行业内都铆足劲儿,要为迎奥运培育好花材。”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笔者,花卉产业大发展要靠“两手抓”:一是自主繁育花卉,二是引进国外公司选育的好品种。

自主繁育花卉需要经历漫长且充满未知的过程。京企的育种团队前往全国各地,寻找优质的野生品种资源。越是人迹罕至之处,野生资源越丰富,因此,他们穿过瀑布,攀行山崖,滇西南、藏东南等地都留下他们的脚印。

奔波的身影带回了一个个优质的野生花卉资源,这才仅仅是开始。工作人员还要不辞辛苦,进行大量的杂交授粉和后代繁育工作。

繁育美丽,比“万里挑一”还严苛。小菊是北京繁育最成功的品种,第一年要播撒下十几万粒种子,只有数百株进入第二年的复选,通过扦插盆栽,选出其中性状良好、表现稳定的种子……粗略算下来,小菊的选育至少需要5年。

2008年前后,花卉产业积累数年的成果得以释放。此后,园林绿化工作者并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他们追逐着更优质的花卉,更美丽的花坛。有了长期品种资源的积累,加上一直与国外花卉企业合作的优势,北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主培育花卉品种,如小菊、萱草、秋海棠等,这些自育新品种很多都应用到了国庆花坛上。

2023年的国庆花坛中,50余个国内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国外引进新品种和乡土植物首次亮相。自育的新品种共18个,最具代表性的是花木小菊“猫眼”系列,有粉香槟、粉奶油、咖啡粉黛等多个品种。这种小菊的花期就在国庆前后,能够自然成球,抗高温和大雨,单朵花形也很漂亮。

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共20余个,包括新一代月季“真妍丽”系列的“红队长”“真诚”“金龙”,深蓝鼠尾草“紫色绽放”等。此外,还有荠苎、湘西过路黄、海州常山、陕西卫矛等乡土植物。此外,“京西稻3号”、彩色稻“新胭脂稻1号”“新胭脂稻2号”,也是首次在长安街立体花坛中应用,让市民能够在都市中感受田园风光。

摆花通常在秋天,但也有好几次例外。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7月1日正值盛夏,多雨闷热、阳光曝晒,在这样的季节让娇嫩的花朵保持元气,难度实在不小。

让花朵在夏天保持精神抖擞,最重要的秘诀在于品种筛选。笔者曾踏访花木公司的种植基地,试验田里栽植了数百种花卉。就拿矾根这一种植物来说,就有紫色系“着迷”、绿色系“巴黎”、金色系“香茅”等不同品种;福禄考也有红、白、粉、紫等多个色系。

经过试验,耐高温、强光和湿热,还能连续开花超3周的花儿,才能应用在长安街沿线的景观布置中。此外,六倍利、舞春花、萼距花以及本土野花“岩青兰”等蓝白色系花卉,因能够给人带来清凉的视觉感受,也被大量用在了夏日摆花中。

长安街沿线的花坛主题,总是紧紧跟随时代的脉搏,记录着家国大事,展示祖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举办、“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脱贫攻坚的伟大奇迹等等。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沿线已经盛装准备、花团锦簇迎盛事。□朱松梅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