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企业新闻 白求恩手术队护士长忆白求恩:他的朴素与严谨令人难忘
2015-09-01 09:46:13来源:
字体:【 】     分享到:



  山梁之间,胯下一匹白马,目光炯炯凝视远方……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内,一张白求恩从延安赶往华北前线途中的照片,引来不少观众驻足。
  对照片中的人物,94岁的白光耀有着不同于他人的情感——那曾是与他共同亲历战场硝烟的“外国同志”。70多年过后,那些与白求恩并肩战斗的日子,依旧清晰如昨。
  与白求恩初次见面,是在1938年晋察冀军区医院的欢迎会上,白光耀对眼前身材高大、高鼻蓝眼的外国医生很是好奇。很快,白求恩便与大家打成一片。每天清晨,他早早起床,微笑着用英语向每一位过路者问好。在翻译的提示下,白光耀也学会了“早上好”的英语发音,与白求恩有了最初的交流。
  “他待人随和,对待工作却非常认真。”当时白求恩的手术队共有8人,白光耀担任护士长。老人回忆说,有一次手术队转移到河北平山,他跟随白求恩到当地医院查看伤员,发现病房内一位重伤员无人护理。白求恩非常恼火,立刻叫人把伤员抬上手术台清理伤口准备手术。随后,医院负责人赶来欢迎白求恩,却遭到了他的严厉批评。
  “你们不去照顾伤员,却来欢迎我,有什么资格当领导呢?”这句话,白光耀记忆犹新。
  抗日根据地的医疗条件极为艰苦,白求恩就地取材,设计出一种桥形药驮子,两边两个大木箱用于放置药品和手术器械,紧急时合并起来就可变身临时手术台。“这个器材非常实用,大家都把它叫‘卢沟桥’,”白光耀说,手术之余,白求恩还自己编写教材,制作手术工具,给医护人员讲课培训。
  在战地的白求恩,把自己同八路军将士融为一体。白光耀回忆,1939年9月,由于前线医疗物资短缺,白求恩准备回国筹措经费和药品。启程在即,却遭遇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他临时决定留下,带领手术队赶到涞源县摩天岭前线。
  白求恩的另一面,是从不讲特殊、很能吃苦。来到军区医院之初,上级提出给白求恩配小灶,他却主动要求与大家一起吃红薯、玉米和野菜,还说,“如果为了吃好喝好,就不会来中国。”白光耀说,有一次,白求恩到一家医院检查卫生队工作,对方特意杀了一只鸡招待他,白求恩一口未吃,把鸡送给了伤员。饭后,他大步离开,一边走一边不住地摇头,对翻译说,“太客气了!太客气了!”
  这般舍生忘死却又朴素异常,白求恩最终把生命献给了中国的抗战事业。1939年11月12日,因手术中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白求恩病逝于河北唐县黄石口村。
  白求恩逝世后,中共中央向他的家属发电慰问。毛泽东还写下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白求恩走了,但他却影响了白光耀的一生。此后,白光耀被选派到晋察冀边区为了纪念白求恩而成立的白求恩卫生学校学习,两年后分配至晋察冀边区独立团卫生队担任队长。1944年,白光耀回到延安,并在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从事医疗工作,把白求恩的事业继承下去。(陈晨)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