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是全年目标任务的“冲刺期”,更是检验奋斗成效的试金石、关键期。陕煤建设韩城分公司土建十六项目部在陕煤信阳2×1000MW高效超超临界机组工程C标段3号转运站工程建设中,将“四种经营理念”融入施工全过程,用自主攻坚破解技术难题,用创新举措实现降本增效,生动诠释了陕煤建设人“凝心聚力 善建勤为”的奋进者姿态。
管井降水法,直面成本挑战
3号转运站作为整个燃料供应系统的“重点工程”,其建设质量与进度直接关系到机组后续燃料输送的稳定性。该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超过地下水位3.5米,降水作业成为施工顺利推进的核心前提。
专项方案设计在基坑周围布设10口降水井,配套完成管道安装、设备调试及后续看护工作,这一整套作业流程,若按外部专业分包报价,费用约需25万元。
创新“降本”,细到每一个环节
25万元的分包费用,对项目部来说不是小数目。四季度要冲刺全年目标,更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项目部经理在成本分析会上提出明确要求。围绕“降本增效”目标,项目部班子成员决定自己动手降本增效,安排自有职工完成此次降水作业。
全员上阵,省下来就是赚到的
从钻井下管到排水管道安装,从设备调试到日常降水看护,项目部组建起一支“多能化作业队伍”。为保障降水作业24小时不间断,项目部实行“两班倒”看护制度,轮流值守,实时监测水位变化,及时处理设备故障,仅人工成本一项就避免了数万元的外部支出。
科技赋能,减少‘看护费’
在值守过程中,项目部发现蓄水池水位监管耗时耗力,还存在溢水风险,经过市场调研,购置了数套“浮球阀水位控制器”。通过精准调试后接入蓄水池排水系统,当水位达到设定高度时,控制器自动开启排水阀;水位降至安全线时,阀门自动关闭,实现了“无人值守、自动排水”。这一小小的创新,不仅减少了2名专职看护人员,还降低了设备空转能耗,每月再省数千元成本。
4个月攻坚结余13万元,为“全年红”添砖加瓦
历经近4个月的紧张施工,在项目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3号转运站基坑降水作业顺利完成。经统计,此次自主施工共投入机械费、材料费、设备购置费等约12万元,较原分包报价的25万元,直接为项目部结余13万元,降本率近52%。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攻坚,项目部不仅积累了“降水作业”的宝贵经验,还锤炼了一支“一专多能”的施工队伍,为后续类似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决战四季度,实干赢未来。项目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继续以钉钉子精神破解难题,以“算细账”思维降本增效,用双手托起项目建设的“加速度”,用实干书写着冲刺全年目标的“答卷”。(李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