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2651)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陕西新闻 在延安感受苹果产业现代化之路
2025-10-13 09:04:52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字体:【 】     分享到:

  新华社记者 陈钢 韩佳诺 刘彤

  秋高气爽时,苹果采摘季。伴着美好的“丰”景和醇厚的果香,记者来到陕西延安,穿行在一个个苹果园中,在果农的欢声笑语里,与他们一起,体验丰收的喜悦,畅想更好的未来。

  洛川县永乡镇阿寺村早在1947年就开始尝试种植苹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村里苹果种植面积超2800亩,卖苹果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

  在有着多年种果经验的果农李亚民的陪伴下,记者踏入果园。与印象中棵棵果树依稀相接、一棵树就有两人多高不同,这里的果树长势整齐、只有一人多高。

  “再也不是以往乔化稀植的果树布局了!你看,现在我们的果园普遍采用4米行距、1.5米株距的矮化密植方式,每亩110棵的‘树量’,是以往的两倍还多。”李亚民说,不仅如此,现在果园实现了旋耕机、喷药机等现代农机具全面入驻,省工省力的现代化果园,亩产能达到8000斤以上,纯收入也实现了翻倍,“这在以前是想也想不到的”。

  不远处的永乡镇洛安府村,一辆辆半挂货车在地头依次排开,新鲜采摘的苹果,经过分选、打包、装箱、装车,走向外地消费者的餐桌。在果农王百平的果园里,记者看到,已经成熟的苹果色泽红润,随手采下一个,入口清脆甘甜。

  洛安府村党支部书记王永新说,现在全村3.2万亩果园,基本完成了秦脆等高端新品种对传统富士的替代。“新品种果肉细腻、含糖量高、口感干脆、没有果渣,市场需求量大。未来20年,这些果园将保持在盛果期。稳定的产值预期,是我们坚定种好苹果的信心所在。”他说。

  延安市宝塔区果业技术推广和营销服务中心主任孙延飞说,苹果稳产增收,不仅要在树上寻找品种的答案,更要在树下“挖掘”,探寻“根部”的奥秘。

  “曾经苹果砧木绝大多数依赖进口,但因砧穗组合不佳,导致果树结果能力不好、果实品质下降、果树树龄不及预期。”孙延飞说。

  为解决这一难题,一代代中国园艺学家从零起步,通过坚持不懈研发,以“青砧一号”等为代表的国产苹果矮化砧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南庄河村果农高祥,就是国产砧木的受益者。

  “现在我种的苹果树,全部采用国产苹果矮化砧,这种砧木嫁接出来的果树根系发达、固地性强、耐瘠薄,搭配上秦脆、瑞雪等本土高端品种,果树成花、挂果优势集成。优质优价的苹果,本源在‘根’!”他说。

  高祥种植的苹果在采摘之前,就被客商预订一空。

  陕西顶端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恒亮说,一段时间以来,因为品种单一,消费者选择余地小,苹果市场往往“生产什么就向消费者推荐什么”。

  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对品质要求的提升,“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成为趋势。“现在我们能生产出色泽不一、果型各异、口感不同的个性化‘定制苹果’。”赵恒亮说。

  这些都是怎么做到的?记者在延安找到了答案。

  在位于洛川的国家级苹果种质资源圃里,记者看到,一棵棵品种不同、树型各异的苹果树依次排开,一个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专家智慧的苹果种质资源库已初具规模。

  资源圃负责人安金海说,在全球已知7000多种苹果种质资源中,这个苗圃就汇集了4000余种。“这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库,是我们研发新品种、打造‘定制果’的源泉。”他说。

  来自农业农村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苹果种植面积超2900万亩,年产量多年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以延安为代表的黄土高原,已成为世界重要苹果产区之一。

  孙延飞说,在苹果的“进化”过程中,将有更多优质苹果品种出现,“掌握了种质资源,我们就有可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领跑’。我对中国苹果产业的发展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50004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