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1年参加工作,干了大半辈子机床维修工作的中国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机械二车间高级技师史文启,靠着自学成才,娴熟地掌握了机床维修技法,不管车间的哪台机床出现“头疼脑热”,他准能“手到病除,妙手回春”。2003年时年49岁的史文启,眼看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本该以经验和资历来指点徒弟工作的他,命运偏偏和这个“半大老头”开了个玩笑,公司调拨来5台高精尖数控大型机床的维修任务,一下子难住了这个传统机械设备维修方面的设备“大拿”。
面对着这一台台高大威猛,满身带着按钮和操作台的机床,望着这些精密“宝贝”,车间领导欣喜之余,挠头的事情萦绕心头;工友惊喜之际,缩手缩脚却不敢操作。同传统的机械设备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史文启,此刻作为维修组的惟一一名技师,他也是眉头紧锁,望“洋”兴叹。
怎么用,怎么修?车间领导、生产工人、班组工友的目光齐齐聚焦在了史技师的身上。
正当史文启为此急得抓耳挠腮的时候,在上海交通大学上大二的儿子放暑假回家,看到父亲为工作着急上火的样子,便自告奋勇穿起了老史的工作服,于是,车间里就出现了老史和小史,父子兵齐上阵的景象。儿子成了老史和工友的老师,车间成了小史实践的基地。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父子俩早来晚走,泡在车间里,在最短时间内教会了大家数控机床的操作和CAXA编程,特别是通过“开小灶”的方法把史文启领进了数控机床神秘的大门,给父亲开启了计算机大门。
为了学习,为了寻找资料,在妻子的埋怨声中,史文启扛回来一台电脑,撇下家务,一头扎进去学了起来。从学习拼音输入法开始到熟练使用AUTOCAD绘图软件,从上网查资料到下载CAXA-ME教程,从绘制简单的电子零部件图到绘制复杂的BY60100B液压刨床系统大图,他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游刃有余地掌握了这些。
“儿子领进门,修行看自己。”通过不断买书、查找资料,坚持不懈做笔记,不耻下问,史文启走过的自学路和也其他“土专家”一样充满了荆棘。虽然“勤能补拙”,但是史文启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一些深奥的数控专业术语难以理解,复杂的图纸、电路、油路图就像密密麻麻、错综复杂的蜘蛛网一样剪不清理还乱。自己只从书本上学到死东西,但面对数控机床复杂、状况不一的维修任务,书本上的知识显得那么苍白,修理数控机床的经验对于史文启来说还是一张白纸。
年过半百的老史又再次当起了徒弟,他抓住每一次厂家来维修保养机床的机会。六年间,他用拜师傅、攀老乡、谈交情、请吃饭的方法,学会了一招又一招的“秘笈”。有时上门维修人员的一招一式、一言半句的点拨,他就顺手扯一张废纸、撕开烟盒,在上面密密麻麻地写上心得,记上故障排除的方法。一点一滴积累,换回来一次又一次快速排除故障,为公司节约了一笔又一笔的维修费用。2004年,史文启被公司特聘为高级技师,那一年他整整五十岁。
由于车间使用的先进设备不断增加,刚刚驯服了小型数控铣床这匹“劣马”的史文启,还没舒上一口气,车间大型6米数控顶梁镗铣加工中心出现的一道难题就又摆在了他的眼前。
2008年6月份,车间一台6米数控顶梁镗铣加工中心出现X轴光栅尺蒙尘,导致加工精度降低,这难倒了史文启。老史又是给厂家派来的技术员端茶倒水,又是跑前跑后,就想学会这一招,但核心的维修技术还是在他回家吃午饭,车间空无一人时,在
短短半个小时内实施的。
转眼到了2008年年末,车间又
有一台数控镗铣床发生了这种故
障,厂家来人维护,这次老史不敢大
意,从早上8点一直到下午5点寸
步不离地跟着他们,身上不带一支
笔,一张纸,全靠眼看、脑记、分析和判断,“偷”着学会了这一招。傍晚回到家,他便一股脑写出了擦拭光栅尺八步法。在今年2月份机床又出现类似故障时,他带领工友不到一天时间就彻底修好了。
经过六年实践的磨练,使天命之年的史文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机床维修 “大拿”。在车间,5台大型数控机床就像是他的孩子一样,哪个 “病”了,他准能从运转的声音里听出 “病”在哪里;该用什么药治 “病”,他准能对症治疗。 (闫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