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一线风采 下岗不失志 创业有作为
2008-11-26 10:50:20来源:
分享到:
  字体:【
  一个时期来,在一些人眼里,下岗意味着慵懒无能、孤苦无援,伴随着下岗失业,下岗失业人员便步入了人生的低谷,他们怨天忧人,痛苦惆怅,甚至从此失去了重新生活的勇气。而渭南市天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白兴林、刘爱琴夫妇下岗不失志,用奋斗的事迹诠释着创业的故事。
    今年52岁的白兴林和46岁的妻子刘爱琴,原是原渭南毛巾厂正式职工。90年代初,纺织行业出现大滑坡,同行业的好多小型企业陆续停产倒闭。白兴林和妻子先后不到一年,双双下岗失业,生活一下子没有了经济来源。他上有八旬的多病父母,下有正在上学的独生女儿。面对无情的现实,他们夫妇沉思了好多天。如果不赶快行动起来,这个家就完了!在同单位的下岗职工伤心忧愁的时候,白兴林已等不及了,为了生活,他开始四处打工。先后做过搬运工,蹬过三轮车,当过建筑队的钢筋工和架子工。尽管收入微薄,仅能维持一家三口人的最低生活开支,但这最初的体验和成功,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下岗不可怕,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舍得力气,就业的路还是很宽的。
    几年的打拼,白兴林摸清了市场的行情,他和妻子商量,要抖擞精神,自己大干一番。他想发挥在工厂20年学到的一技之长,开门面搞机械修理和钢结构加工。当时家中一贫如洗,在一无资金,二无场地,三无设备的情况下,凭着一种信念,他和妻子四处奔走,想方设法地筹集资金,终于在1994年春季开办了属于自己的、一个面积不到30平方米大小场地的个体加工修理门市部。创办初期的艰辛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他在外面跑活寻订单,妻子在家和工人加工。一些负责人听说他是小个体户,根本就没有兴趣谈,还流露出不信任的目光。为了找到第一份订单,白兴林不失时机的找到对方的负责人,办公室谈不成,就追到家门口,人家不见面,便蹲门口等……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锲而不舍的精神终于感动了对方,拿到了第一份合同订单。从第一份到现在的几千份,经过几年的辛苦经营,他们依靠良好的质量和热情的服务,赢得了顾客,赢得了市场,获得了效益。之后,他们又投资约20万元,重新租用约700平方米的施工场地,购置新设备,在保持加工机械产品的同时,又增加了配电柜、电表箱、钣金来料加工以及不锈钢门窗等新产品的加工,创业的路子越走越宽。
    随着企业规模和效益的提升,白兴林已不满足于简单的加工制造,他把目光投向了科研开发。2002年3月,他组织人力,投资物力财力,成立了课题组,针对国家铁路施工,研制开发一种新型的专业设备。他们先后投资资金80余万元,用了两年零11个月时间,全部完成项目计划,制造出铁路一线职工满意的专业设备——轻型转换机。2005年10月,该项目荣获国家专利,2007年经陕西省科技信息中心认定,该技术属国内首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他们正以百倍的信心迎接批量生产期的到来。
    从下岗到今天,夫妇俩已走过了16年的创业路,经受的风风雨雨早已化作创业的动力,持之以恒地走自主创业之路。创业以来,他们已从当初的一个简陋的加工门市部发展到今天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机械制造公司,共为社会培训安排下岗失业人员200多人,为渭南市的再就业工作做出了特殊贡献。 本报记者阎冬 实习生王康玮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阅读推荐
热门图片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