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铁路局安康工务段巴山路桥车间坐落在荒凉贫瘠、人烟稀少、山险涧深、桥隧相连的秦巴山脉腹地,所养护的57公里的山区铁路是襄渝铁路隧道最长、曲线半径最小、桥梁最多、坡度最大、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线路,被专家称为“担心线”。从1978年开通以来,老一代的巴山人,住石洞、点松油、喝泉水,抓管理、保安全,硬是靠着“安心山区、艰苦创业”的巴山精神,将一条“担心线”变成了“放心线”,曾拥有“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五一奖状”等诸多荣誉称号。2005年铁路系统改革以来,巴山车间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变,工作环境也有所改变,但老一代创立的“安心山区的奉献精神”并没有被新一代巴山人所丢掉。人物之一:王英卫——自己要求当巡道工
今年39岁的王英卫,正好巡道十年。巡道工是辛苦的,更是寂寞的,在巴山巡道,经常还会遇到野猪,巡道工被野猪抓伤的事时有发生。就是这样一个清苦的工作,王英卫却是自己要求干的。
1997年,当时被称为巴山指导工区的一名老巡道工退休了,急需一名年轻人顶上来。由于不愿忍受巡道工孤单、乏味的生活,许多年轻人宁愿干脏点、累点的工种,也不愿意干这“走路都要操心的事”。正在领导犯愁之际,王英卫主动要求去当巡道工。他对领导说:“没人去,我去!”这一去,他就在铁路线上老老实实地走了十年。
“抬头一线天,低头是深渊,天天云雾罩,年年雨绵绵。”全长5334米长的巴山隧道是襄渝线最长的隧道,被职工们称为“地下长廊”。洞内没有照明设备,设备先天不足,病害严重,洞顶、边墙多处渗水,一直是部、局要求“严防死守”的病害区段。王英卫告诉记者,在巴山隧道里巡道得格外小心,一般比别处用得时间长、操得心也多。洞内常年四季阴暗潮湿,在赤日炎炎的夏季,洞内的温度一般在几度到摄氏10℃左右,进洞要穿毛衣、毛裤,即便如此,干几年都会得关节炎、风湿病。他现在不但有关节炎,还落下了胃病等毛病。
记者问他后悔不?他说,也后悔过,但巡道工总得有人干。
人物之二:王仁清——英雄气概随处有
见到王仁清时,记者一下子很难将他和赤手空拳勇斗四名持刀歹徒搏斗的英雄壮举联系起来。今年35岁的王仁清,19岁那年正在四川成都武警服役,当四名持刀歹徒在公交车上疯狂抢劫时,他用胸膛挡住了歹徒刺向一名老人的刀,并和歹徒徒手搏斗。从车上打到车下,他身中五刀,血染全身,还顽强地将一名歹徒抓获。他因此荣立二等功,被评为“四川省新长征突击手”。他转业来到巴山线路工区后,却把英雄事迹埋在心里,踏踏实实地当起了养路人。
陕南雨多,铁路沿线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在陕南那年初夏特大灾害中,巴山工区内的雁山隧道洞顶漏水,导致水沟淤积严重,如不及时清理,汛期行车安全就很难保证。接到抢险任务后,王仁清就和一名工友赶到事故现场。洞外大雨滂沱,洞内滴水涟涟。突然一股强大的水柱从抢险的前方涌喷下来,还伴随着掉下的泥块,也许有塌方的可能,情况比设想的严重,但还必须清淤,因为有一列客车要马上通过。面对喷溅下来的水柱,王仁清一把推开工友:“你让开,赶紧将情况报告给工区!”说完,他甩开膀子,脱掉衣服,挥锨大干。整整40分钟,他一个人将淤泥清理完了,排水沟畅通了。等工友们赶到时,王仁清已累得趴在了地上。
人物之三:刚来就流泪的陈慧
1988年,陈慧被招工进了当时的紫阳工务段,成了襄渝线上一名普通的桥隧工。当她第一次爬上垂直高度103米的铁路大桥时,她头晕了、眼花了,双腿颤抖不已。再想到“白天看铁路、晚上看星星”的单调工区生活,她当晚就蒙着被
子哭了。
哭过,她发誓要当一名合格的桥隧工。
之后,在大山的陪伴下,凭着坚韧的毅力和
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在巴山干了19年,
从当初一个哭着来的小姑娘,锤炼成全局
“三八红旗手”。去年,在松树站区进行改造
时,她和男同志一样,脏活、累活抢着干,
每天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过度的劳累使她
的腰疼病和风湿病发作,她却没有向任何人说,每天回家贴上止痛膏药,第二天仍在坚持工作,直到工程结束。她用女性柔弱的身子和坚强的意志,诠释了 “热爱巴山、奉献巴山”的 “巴山精神”内涵。
为了这条“担心线”的安全,在巴山车间的200余名职工中,每个人都有精彩的故事,都身体力行地将老一辈巴山人创造的“巴山精神”发扬光大,他们人人都是一线职工的优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