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短短一天时间吸引了10135人参与。调查中,54.3%的人觉得年轻人就该多尝试,82.7%的人对自己的现状不尽满意。“这一代人未必目标明确,但是却很敢于放弃。他们总在想:生活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一位参与调查者这样总结。但也有人表示,虽然尝试更换过不同职业,“感觉都不是我想要的,但我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换工作就像换牛仔裤,“永远都在寻找更好的机会”,始终把“下一家公司一定会好的”当作口头禅,这些都是跳槽异常频繁的“职场跳蚤”们最显著的特征。不难看出,调查中这些哼唱着“实现了真的渴望,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的年轻人,终究只是形单影只的“职场跳蚤”。因为不满足现状,他们频繁起跳,但美丽的梦想却总是与他们擦肩而过,越跳越孤僻因此成为了他们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而“感觉都不是我想要的,但我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成为了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有一个著名的“跳蚤实验”:科学家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然后在跳蚤上罩一个玻璃罩,跳蚤在多次碰壁之后会主动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随着玻璃罩的不断降低,当玻璃罩接近桌面时,跳蚤已无法再跳。最后,打开玻璃罩,无论怎么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再跳。这样的结局也许正是“职场跳蚤”所竭力想要避免的——在年龄、婚姻、家庭之类的“玻璃罩”还未降下之前,他们早已迫不及待地纵身一跳,逃之夭夭。
当今职场,“跳槽”早已司空见惯,然而“职场跳蚤”的做法却鲜有理性可言,因为他们原本没有明确的目标,去留之间只是凭借自己的一时兴起。“职场跳蚤”虽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又“什么都想要”,结果只能是在不明就里选择了新职位后,稍一接触就立即选择放弃,疲于奔命的“跳槽”也就成了日常生活的常态。尽管“职场跳蚤”始终坚信“梦想总会慢慢实现”,然而每一次“跳跃”未必总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频繁“跳槽”不仅会给用人单位带来损失,而且不利于自身职业的长远发展,久而久之不免好高骛远、心浮气躁。当“职场跳蚤”寄希望于“未来会更好”的时候,他们或许没有想到,一次次失败的经历最后同样会成为阻碍自己跳跃的“玻璃罩”,甚至远远比以往的那些“玻璃罩”压得更低,以至于最终失去起跳的力量。
“职场跳蚤”的激情和勇气值得肯定,但面对职场他们显然还缺乏一种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频繁跳槽的背后,盲目就业以及丧失目标是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业压力之下,多数“职场跳蚤”的第一份职业并非自己的理想,只不过是为解决生计的泛就业。一旦立稳脚跟,他们就会立即寻找新的职位。然而,这种盲目的跳槽只是为了改变环境,而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失去生活保障的他们又亟需一个落脚点,于是难免再次堕入泛就业的怪圈。其实,如果把工作当做积累经验的一次机遇,许多职位原本不是非跳不可,而即使要跳,积蓄了足够能量选准定位之后的动作,也远远比“撞大运”式的频繁跳跃更容易抵达幸福的终点,何苦要做一只不知疲倦却又无限迷惘的“职场跳蚤”呢?
年轻是一种资本,但拥有资本不等于可以肆意挥霍。“职场跳蚤”的勇气与执著令人肃然起敬,但他们困惑迷惘的生存现状又不禁使人扼腕长叹。面对风云变幻的职场,敢于放弃的勇气固然可嘉,准确而清醒的定位更加重要。人生之路上,希望看到更多年轻人目标明确的实现跨越,而不是“连个红灯都不愿意等”的盲目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