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7点30分,国网西安供电公司浐灞客服分中心计量班副班长刘佳已经坐在电脑前浏览营销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刘佳说:“电能计量是件严肃的事情,一定要精准,来不得半点马虎。提前一小时上班,我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记录出有问题的地方。等组员来上班,就能分发任务,不耽误时间。”
小小身板挑起大梁
2013年2月,从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刘佳应聘到国网西安供电公司浐灞客服分中心计量班。“硕士装电表,是不是太浪费了?”“他一个‘小白脸’能干得了体力活吗?”……从他进入计量班起,质疑声就不断。
可班里没几个人知道,刘佳除了是电力系统与自动化的高材生,读研前还在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工作过六年,“实战”经验丰富。面对质疑,他只是默默跟着老师傅学习经验。白天,到现场进行调研,了解现场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晚上,分析设备的性能、构造、读图纸。装电表对刘佳来说并不是什么难活,可他却“反复折腾”。他说:“以前在南京一个老师傅告诉我,如果你想把工作完成,那么重复别人的操作步骤就可以。但是如果要做精,就要读图纸、了解技术原理。”
就这样,别人口中的“小白脸”很快成长为班里的技术能手。2015年,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与消缺进入攻坚阶段。由于原有的接触式运维模式较为落后,即使运维人员每天高强度工作仍不能完成任务,导致采集成功率过低。
“采集终端安装在现场,如果能由采集终端智能完成故障消缺工作,不就可以永久性解决采集成功率的难题吗?”基于这样的思路,刘佳利用大学时学到的编程语言和功能需求,自己设计出一套可智能处理故障的自适应抄表终端。该终端推广的第一个月,便将采集成功率由原来的80%提升至99.4%。每年可为公司节省运维成本达150万元。
一根导线反复摸索
在班里,刘佳装的电表被称为“艺术品”。为做到精益求精,刘佳没少费工夫。导线做直角弯是装表过程中最难的一项技术,其弧度和齐整度是工艺的关键,也是衡量装表接电工水平的“标尺”。
刘佳反复摸索,他用8毫米粗的铁丝代替4毫米粗的导线练习。那段时间,吃饭、聊天、走路……只要有闲暇的时间他都拿着铁丝弯来弯去。重复高强度的练习让他的手指布满了老茧,指甲也经常刮伤,有时手指疼到无法拿起碗筷。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的走线技能就达到了“随手便出直角”的精湛水平。
同时,在传统装表接电走线的基础上,刘佳结合理论知识,创造了“折飞机”的走线方法,不仅保证了接线工艺的美观,更避免了因疏忽大意
造成接线错误的事故。 2016年,刘佳完成的245 项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无一错误,他还纠正了13户电能计量装置的错误接线,为单位挽回电费损
失54万余元。
以身作则增强凝聚力
提起刘佳,抄表员杨楠就赞不绝口:“多亏了刘佳,使我的工作降低了风险,跟着他干,靠谱。”
原来在2015年4月,刘佳通过调研发现辖区内有50多处电能表安装在变压器桩头上,这样虽然减少了窃电的可能性,但也增加了抄表员触电的风险性。为此刘佳带头完成所有变压器桩头表计的远程采集带电安装任务。“不停电登上变压器工作很危险,但抄表员每月都要面临这样的危险,如果我的一次危险能够换来所有抄表员无风险抄表,那做这件事就是值得的。”就这样,刘佳获得了越来越多班组成员的信赖。
2016年刘佳担任计量班副班长以来,学习就成了班组的常态。他建立了计量班的基础管理制度和工作验收规范,不定期召开班会交流工作经验,为班组成员讲解电能表技术知识,在他的带领下,计量班75%的人都获得了技师称号。而他也在今年10月举行的第十届全国电力行业装表接电技能总决赛中,获得个人全国第八名的成绩,被授予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本报记者 钟洁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