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气温下降,快数九了,基层单位的取暖设施到位没有?如果没有,抓紧办理安装到位,确保职工取暖。”这是12月5日在陕西省泾惠渠管理局11月份月度考核会上,李满良严格要求落实一线职工福利待遇。
酷暑天 一小时走4公里
2014年6月,李满良调任陕西省泾惠渠管理局任局长,党委副书记。坚持走基层,深入灌区一线,是李满良的工作常态。
“局长,衣服都湿透了,你先喝瓶冰镇的矿泉水凉一凉。”“谢谢了,水我就不喝了,咱们说说北干分支渠的具体情况吧。”这是2015年7月,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为了准确了解支渠灌溉情况及工程管护情况,李满良徒步走完了4公里段渠道。像这样的徒步“测量”,李满良一年不知道要经历多少回。
7月份,是灌区夏灌最重要的时候,群众反映北干分支渠存在一些问题。李满良得知后,立刻联系负责灌溉工作的同志赶往现场。闷热的天气让人透不过气,同行的人跟他商量:“李局,你看天气这么热,咱们直接把车开到管理站吧,有什么情况咱们开会说。”李满良却摆摆手说:“当前抓好程管护、群众抢灌是关键,如果工程出现问题误了一茬庄稼是大事,让司机把车开到站上等,我想到有问题的渠段上走一下,看看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李满良边走边记录,随后召开会议。在连续工作12个小时后,问题终于圆满解决。直到晚上8点,李满良才吃上第一顿饭。
心系职工 让大家工作有尊严
“远看是逃难的,近看是要饭的,走到跟前一看是管理站的。”这是当地群众对泾惠局人的印象。通过在一线调研,基层工作环境的清苦,深深刺痛着李满良的心,他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要让职工有尊严工作体面生活。
来到泾惠局后他带领全局抓主业,大力发展综合经营,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还清了局里所欠的外债。当了解到全局上下人均工资低于三原县的平均水平时,他研究政策,向上级打报告,按照省上文件规定合法合理合规地调整职工工资,并补发了局里前几年所欠的部分工资。
“一切向一线看齐,最大程度上解决好一线职工生活、工作上的困难,让单位留得住人,到单位上班有回到家的感觉。”这是李满良常说的话。一次,有人反映食堂用前天剩下的米饭炒了一下,什么菜都没有。李满良当即叫来食堂负责人询问情况,表示这样的事情以后绝不能有,在职工吃饭问题上绝不能马虎,“人吃不好咋能有心思干好工作”。截至目前,全局基层的食堂基本达到电气化作业,改变了以往环境差,不卫生等状况,让职工有了一个舒心的就餐环境。另外,他还多方筹措资金,对高陵站、阎良站、张卜站、渠首电站等单位宿办设施进行了改造,房子、办公到取暖等配套齐全。
张卜站一位参加了几十年工作的老职工张三民说,做梦都想不到能把基层单位建得这么好,设施这样全,走在张卜镇的街道十分自豪。
文化引领 传承水利理念
“脉承郑白,膏腴秦中”。走进泾惠局的大门,办公楼前的八个字映入眼帘。走进办公楼,墙上水文化的宣传标语、宣传画无处不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温、良、恭、俭、让”、“水清至察诚信光明”、“水润无声乐施奉献”、“仁、义、礼、智、信”、“种下一种道德,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个人生……”各楼层走廊宣传标语、宣传画令人赏心悦目。
记者在泾惠局看到工作之余大家都在看《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国学书籍,这让记者很好奇,一个水利单位咋都在研究国学了?李满良笑着说:“我们泾惠局有深厚的水文化底蕴,‘千年郑国、百年仪祉’是省水利厅的理念,我们得继承并传承,用文化激励大家,干好工作。”平日里,李满良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并要求开展“书香泾惠”读书学习活动,今年他们开展了家风家训的教育培训和国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职工撰写的读书体会已经刊发了100多篇在局网站上,2015年、2016年他们单位又分别编辑出版了《泾水当歌》《泾歌嘹亮》职工作品集,多读书读好书在这里已蔚然成风。
最让李满良感到自豪的是,2016年11月8日,“天下第一渠”的郑国渠成为陕西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郑国渠是泾惠渠的前身,对于每一个泾惠人来说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这样的殊荣属于水利人,属于三秦水利。”李满良说。
谈到未来泾惠局的发展,他说:“一方面将继续推进水利惠民政策。另一方面要让职工找到尊严,敢于说出口我是泾惠局人。”本报记者 田丁辉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