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耀林,2014年由陕煤集团派驻汉阴县城关镇新星村负责精准扶贫工作至今,现任新星村第一书记。几年来,邓耀林同市、县、镇三级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积极帮助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2014年至2016年连续3年取得个人省级优秀等次、工作队优秀等次、单位优秀等次;2017年荣获省级优秀第一书记、集团公司先进个人、县级优秀驻村干部。
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精准识别是扶贫工作的基础,邓耀林自驻村扶贫以来,新星村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五进十出”工作法,在严格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村组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乡村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以及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出的228户649人的贫困户名单在村部显眼位置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依托项目,解决贫困户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邓耀林克服重重困难,在陕煤集团的关心支持下,实施了联户到户增收养殖项目,落实项目资金80万元;落实乡镇财政项目资金120万元用于新修村组道路6.5公里;落实县级项目资金30万,整修硬化大塘三口。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除了积极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还确定了农民义务监督员和义务养护员,确保项目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
2017年底,通过反复考察论证,将村里流转土地800余亩发展花椒、黄花菜特色种植,使新星村群众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解决了扶贫异地搬迁户的生计问题,通过产业拉动,保证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新星村二组贫困户王运军,家有三口人,其本人体弱多病,妻子因家庭贫困改嫁他人,两个女儿都在上初三,家庭负担十分沉重。当花椒示范基地落地新星村二组时,王运军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始终抱着几亩农田不肯放手,邓耀林反复与王运军算经济账,使他终于同意将自家土地流转出去。目前王运军除了可以获得每亩每年200元的土地流转报酬外,还可以通过在基地务工,获得每天100元的劳动报酬,年收入达1万元左右,同时还照顾了两个孩子。王运军很有信心地说:“我2018年就能脱贫了!”
邓耀林在发展养殖业上做文章,引导贫困户和在外务工的成功人士返乡发展养殖业。养殖项目实施这几年来,对推动新星村养殖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直接带动散户养殖农户,每户养殖增收2000元,吸纳23户就业务工,为加快全镇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起到积极作用,为市场提供了优质、绿色、安全的肉类产品,并使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在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带动下,通过推广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目前全村存栏牛达到120头、羊900只、鸡年出栏20000只以上。
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邓耀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贫困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新星村九组的贫困户刘宗元,家有三口人,妻子因精神疾病出走失联,母亲也偏瘫在床,一个13岁的孩子在小学就学,家里的住房也是“东边看日头、西边看月亮、遇上雨天无处藏身”。对于刘宗元来说,上有病重的老人,下有就学的孩子,生活压力让他的生活黯淡无光。邓耀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他同驻村工作队一起,经常到刘宗元家帮助照他顾卧床的母亲,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协调孩子的学校,让孩子安心学习。同时帮助刘宗元落实了危房改造项目资金,并动员其亲戚帮助,按政策建起来三间平房,又给刘宗元介绍在村旁边的砖厂打零工,既能照顾卧床的母亲,又能挣钱保障孩子上学,现在刘宗元走路腰板也硬了,见人也热情开朗多了,年内就能稳定脱贫。
目前,邓耀林正带领村“两委”班子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同市、县、镇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工作,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驻村工作队)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