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网讯 身穿白红相间的火炬传递服,在周围群众的欢呼声中,他昂首阔步、精神抖擞,高举熊熊燃烧的全运会火炬健步向前奔跑,9月4日上午,他作为第10号火炬手在宝鸡进行着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的火炬传递。
他叫董宏涛,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动车段动车组机械师,宏涛动车难症诊疗组组长、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勤学苦练,自立自强
董宏涛成长在一个铁路世家,祖父曾在陇海铁路管理局线路大修队工作,父亲又是一名铁路客车车辆检修工。“小时候常听祖父讲当年冒着炮火抢修铁路的故事,那时就立志要到铁路上工作。”董宏涛笑着说。
1992年他从部队复员后,如愿以偿走进铁路系统,2007年,董宏涛从全段600余名乘务员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铁路首批动车组随车机械师。
然而,面对动车牵引、制动、供电等专业知识,董宏涛也遇到了困难。“因为我不是科班出身,很多知识都不了解,工作效率也不高。”董宏涛说。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他每天拿着车的说明书和图纸,实地对照着车进行学习,反复琢磨演练,研究动车组检修难点要点,深知自己理论基础薄弱,便反复抄写书里的内容。他利用业余时间钻地沟、登车顶,检修限度、故障现象、处理过程等记满一个又一个笔记本。“和动车打交道久了,闭着眼睛都知道各个零部件位置,听一下声音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董宏涛说。
攻坚克难,自主创新
在轴箱弹簧组装环节,涉及内圈簧的放入与对位,但缺少专用搬运工具,完全依靠人力进行,工作量大且存在安全隐患,董宏涛便着手解决这个难题。
经过一个多月的研究,反复地尝试,他带领团队制作出了一款方便作业人员直接搬运轴箱内圈弹簧的工装钩爪。
“这个工具可以避免人手接触内圈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创造性填补了动车组转向架轴箱弹簧搬运无专用工具的空白。”董宏涛说,技术攻关就像是和困难赛跑,是耐力和恒心的比拼,只要你比它们还能坚持,就一定能把它们战胜。
同时董宏涛也不迷信于专家权威,敢于进行质疑。曾有德国专家说他们设计的动车牵引和制动是互锁的,董宏涛却对此表示怀疑。“制动和牵引都是动车组比较核心的技术,因为是通过软件来控制车的系统,只有到车上验证测试了才能证明是正确的。”他说,任何理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被认可使用。
14年的检修工作,董宏涛从一名动车检修的门外汉逐渐成长为了一名检修专家,先后带领团队共攻克了34项技术难题,革新改造了14项动车组专用检修工具,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3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
在2020年陕西省首届劳模工匠学历提升班上,董洪涛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系统学习了电机学这门课,提升了解决各类动车组电机故障的能力。“下一步我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更多动车组检修难题。”董宏涛说。
实习记者 李旭东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