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今天我们开诚布公把一年来的问题都说说。大家实话实说,红红脸出出汗!”入驻中铁建工集团西安地铁6号线南站项目后,张亚军第一时间组织大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他说,一个团队不能总说好的,要常常自省改进才能走的更远。
很快,他便进入项目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这个新角色。17年来,从雪域高原到三秦大地,张亚军完成了从技术员到工程师再到项目书记、工会主席的角色转换,梦想、坚守和责任这几个词成为张亚军一路奋斗再贴切不过的诠释。
梦想
课本里《布达拉宫》一文中,雪山雄鹰、冰川河流……让人无比向往。小时候朴素简单的向往激发了张亚军巨大的动能。
“领导,派我去吧,这是我的梦想!”2005年11月18日,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发起赴西藏建设拉萨站的动员令后,张亚军第一个提交了申请。
当日成为他一生难忘的日子,他高兴得难以言表,甚至没给家人说便到了那片世界屋脊。刚下飞机,张亚军就明显感到身体不适,缺氧腿软,甚至不敢大步走动,每走一步都如同背着20多公斤的重量在负重前行。
那时,他才意识到高原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自己即将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
张亚军当时负责的拉萨火车站机辆整备基地是全线通车的重要环节,主要给火车进出运营提供检修、编排、调头等重要保障。
当时各项基础设施和建设都比较落后,整备基地周围都是大家扎的军用帐篷,连续几个月硬是靠着体力和一把小型钻机完成了艰难的打孔作业。
“通车倒计时期间,大家在工地上连轴转,一个月不洗澡、不刮胡子是常事,根本不敢和家里联系,怕家人操心。”张亚军的脸上写满责任。
2006年7月1日,拉萨站建成通车,看着第一辆火车缓缓驶进站台,张亚军一瞬间泪流满面。
坚守
2007年1月,结束了拉萨站最后的收尾工作后,其他同事陆续调走,只有他还坚守在高原。2008年4月,张亚军放弃平原舒适的工作环境,转战世界海拔最高物流中心—那曲物流中心项目。
“那曲物流中心是青藏铁路的续篇,没有这工程,青藏铁路就不能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张亚军说。
那曲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年均气温-3℃,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48%,绿化常年遭受砂石多、土质差、高寒缺氧、干旱少雨等多重威胁,被称之为“生命的禁区”。
在这里施工要想通过绿色环保验收,难度极大。但他还是想在这片“蛮荒之地”看到绿色“生机”。
本来以为种草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张亚军万万没有想到辛苦种出来的草芽在一场沙尘暴后几乎全部死掉。
经过反复研究,张亚军发现:6月到7月是相对较好的季节,那时河水融化,那曲河南岸的1000亩荒滩靠近水源,草皮在那里养护易成活。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个月的时间,这个连树都种不活的区域种出了一片绿色。当地藏族同胞直说这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而他又悄悄地踏上了拉林铁路建设前线……
责任
2021年6月,拉林铁路顺利通车后,张亚军接到了建设西安地铁6号南站项目的任务。他没有逗留,迅速回到西安投入新的“战场”。
尽管离家近了,但他没有第一时间先回家看看。赤日炎炎,他带着几名员工历时40天,完成项目三类建设,并从职工需求出发,建设五大驿站,设立农民工服务站,内含理发角、维权角、图书柜和棋盘桌,丰富工人生活。他说,等把这个新家建好,大家开开心心入住后,再回去看望父母和爱人。
2021年末,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古城西安按下了“暂停键”。接到封控消息,他第一时间组织补充采购生鲜果肉、桶装水、泡面、卫生纸、牙膏等生活用品,及口罩、酒精、消毒液、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确保生活及防疫物资充足。
做好这些,张亚军带头主动封存项目各工点,安排专人防守把控,严格限制人员私自外出,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不让出,我们吃喝可咋办啊?”面对项目部分工人的疑惑,张亚军嘿嘿一笑:“请放心,这些我早安排好了!”
情怀不舍,逐梦向前。多年的逐梦和坚守,困苦磨炼了他的意志,难题提升了他的技能,荣誉坚定了他的责任。 如今,他的办公室内,一枚“建功高原十年”的奖章被放在各种荣誉证中最显眼的位置,见证着这位从高原走下来的实干家。
本报记者 王何军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