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一线风采 重走丝绸之路 追寻诗和远方 ——写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
2023-04-27 19:31:53来源:陕工网
分享到:
  字体:【
  编者按: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为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起点新闻、陕西新闻广播联合中国人保、曲江书城共同举办“与名家对话,享书香之旅”读书分享活动。西安市退休干部桂维民以“重走丝绸之路,追寻诗与远方”为题做读书分享,畅谈阅读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桂维民

  遥望湮没在历史风尘中的丝绸之路,它曾是一次从古长安出发“凿空”西域的壮行,它又是一段关于“世界”的遥远神秘的传奇,它还是一个关于“文明”的瑰丽奇异的梦想……

  丝绸之路一般都是指以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首次形象的将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后来,史学家把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统称为丝绸之路。其上下跨越历史2000多年,按线路有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之别。陆上丝路因地理走向不一,又分为“北方丝路”与“南方丝路”。陆上丝路所经地区的地理景观差异很大,人们又把它细分为“草原森林丝路”、“高山峡谷丝路”和“沙漠绿洲丝路”。

  其实,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路”、是一个穿越山川沙漠且没有标识的道路网络,更是一条文化互动、文明互鉴的桥梁。千百年来,它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带来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互通和繁荣兴盛。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是文明之路,也是一条诗歌之路。诗歌是时代精神和文化氛围最敏锐的捕捉者和呈现者。

  唐诗受丝绸之路胡汉文化交融的影响,融入西域文化特质,在题材、风格、文人气质上都表现出鲜明的胡汉文化交流交融的特征。边塞诗的大量创作(全唐诗有近2000首与边塞和丝路有关)、诗歌唱和风气兴起(胡乐姬舞),旗亭画壁的雅兴(王昌龄、王之涣、高适三位边塞诗人的较量),都呈现出那个时代生机勃勃、丰富多样的艺术风貌。唐诗的繁荣是丝绸之路文化功能的集中体现,充分体现了丝绸之路沟通中原与西域、文明与古朴、礼乐与豪放的重要文化桥梁作用。

  近年来,我有幸三次走丝绸之路。一次是参加了“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计划之《丝路历史文明图鉴》(中国段)的实地考察活动。我们从古丝路的起点长安城出发,驱车两万多公里,沿着河西走廊到玉门关、瓜州、敦煌、巴里坤、库车、霍尔果斯,途经瓦罕走廊,然后从唐蕃古道返回。一次是到内蒙古的额济纳旗考察胡杨林、居延海和丝绸之路北线上保存最完整一座古城——黑城遗址。第三次是参与有关方面组织的慰问海警的活动,亲历了南海丝绸之路的巡航,到了西沙永兴岛上的三沙市(管辖着西沙、中沙和南沙及其边的岛屿)。在广袤的西部,在沙漠戈壁、在绿色的草原、在蔚蓝的深海,我们追寻着古丝路的踪影,在行走和踏浪中阅读和感受着历史文明。一路上我探古寻幽、且行且吟,把丝路之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诗词的形式记录了下来,编辑出版了一本诗词集《丝路寻踪》。

  丝路到天涯,诗意在远方。我觉得诗与远方的真正意义在于内心的感受。德国19世纪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的一首诗《人,诗意地栖居》,经海德格尔的哲学阐发,“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就成为几乎所有人的共同向往。所谓栖居是指人的生存状态,所谓诗意是指通过诗歌获得心灵的解放与自由,而诗意的栖居就是寻找人的精神家园。记得18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大卫·休谟曾这样说过:“最能改善人的气质的莫过对各种诗歌美,绘画美、音乐美的研究,它使人产生一种怡人的忧郁感,这种情感最能与他人为善,与他人为友。”诗意地活着,也就是要让生活更加艺术化,更有意义。读遍天下诗书,尽赏人间美画,聆听经典名曲,便是走向诗意人生的最佳途径。

  丝绸之路曾把古代中国与世界连接起来,传播了中华文明,吸纳了世界文明,推动了当时世界贸易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也创造了唐诗宋词的时代高峰。“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我把走陆上和海上丝路的感受和体悟,与各位读者分享,就是希冀都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追寻诗和远方,也期盼“一带一路”的愿景能够变成现实,让丝路文明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