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友眼中,他是“钢水掉身上也不动一下的铁汉子”;在师傅眼中,他是“用一箱箱焊条‘喂’出来的好徒弟”;他自己却说:“我就是一个普通焊工,只想焊好每一条焊缝,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他就是陕西能源电力运营有限公司高级焊工雷震。
5月15日,天气炎热。刚刚从抢修现场归来的雷震,挽起了早已被弧光烤褪色了的衣袖,手臂处露出了大大小小、新旧不一的疤痕。“当焊工的身上没疤,哪行呢?”他笑着说。
守初心——“要干一行爱一行”
时间回到1996年,从技校毕业的雷震选择成为一名电气焊工。
“有一回去找在发电厂工作的父亲,无意间被焊花飞溅的场景吸引住了,那时候就萌生了学电焊的想法。”他说。
焊花固然美丽,但当他进入操作间拿起焊枪时,才发现还是把电焊想得简单了。电焊不仅讲究手眼脑高度协调,还需要体力与耐力。
“冬天穿厚了没法操作,只能冻着;夏天穿少了又容易烫伤,只能闷着。”雷震说,加上眼睛长时间被弧光刺激,一直举着焊枪的手又发酸,真是难受。
条件艰苦并未阻止雷震向上走的脚步,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从进厂第一天起,他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当起了学徒。
不是蹲就是跪或躺、脸上留下了一道被面罩摁压的痕迹……雷震没有喊累,而是利用休息时间,反复练习焊接技术。从切钢板开始,到平焊、立焊,再到仰焊,他不知疲倦地练习,成为同龄人中进步最快的那一个。30岁之前,他已经基本掌握了碳钢、合金钢、不锈钢等10余项焊接技能与方法,并考取了相关证书。
遇挫折——“技术提升没有上限”
鲜衣怒马少年郎。就在雷震自认为是厂里最好的焊工时,一次故障维修将他“拍回地面”。
2009年,某电厂一个再热器管道爆管,需要焊接。已经是攻关小组组长的雷震带着人赶到现场时却傻眼了,“焊口的局部位置肉眼无法观察到,而且是多排管道,人根本进不去。”雷震硬着头皮,带着小组成员从早上焊到晚上,返工6次,依然不合格。
机器已经叫停了,多停一分钟就多出很多成本。眼看雷震等人已精疲力竭,一个个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电厂决定从江苏请专家来“救场”。“不到4个小时,人家就搞定了,用了一种我们都没见过的焊接手法。”
这件事给雷震内心带来了非常大的触动:人外有人,技术提升没有上限。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攻克这项难题。也从这时起,他收起了之前沾沾自喜的想法,“活到老、学到老”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送走专家后,雷震做了一套模拟试架,凭记忆照着专家的操作练习。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他知道了这种焊接手法就是镜面焊。在经过多次练习探索后,他终于掌握了镜面焊的基本施焊技巧。
随后,在公司一次次机组大修任务中,雷震都打头阵,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挑重任——“不给自己留遗憾”
2020年9月25日,“中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陕西省选拔赛——国家精选项目焊工技术”举办,这一天对雷震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
“这是我第一次代表公司参加国家级比赛。”他坦言:“对手都是来自各行业的顶尖高手,比赛项目也与国际焊接赛事接轨,我压力很大。”
的确,焊工是个“吃青春饭”的工种,与同组20来岁的小伙子相比,此时已经44岁的雷震在体能上并不占优势。
“要对得起公司的培养,也不能给自己留遗憾。”抱着这样的信念,雷震走上了“战场”。
比赛要求在7个半小时内完成组合件焊接、铝合金管板组建焊接、不锈钢结构件焊接3个模块里的7个模型。“这些模型包含了生产中可能用到的所有焊接手法和工艺,同时也包含了各种焊接位置。”雷震解释道。
为了节省时间,雷震没敢休息,一丝不苟地焊接着一个又一个构件。距离比赛结束还有20分钟时,他完成了所有构件。放下焊枪,走出赛场,雷震才发觉衣服全都被汗水浸湿了,一直举着焊枪的手麻了,人也有点恍惚。
好在结果不违人愿,雷震焊出的接口合格率近100%,获得了比赛二等奖。
“这次比赛激发了我参加技能竞赛的激情。”随后,他又代表公司参加了3次省级比赛,并于2023年4月被评为陕西省技术能手。
采访接近尾声时,雷震又接到了一通抢修电话。穿戴好工作服与面罩的雷震,将焊枪头放在管道的对接缝中,弧光闪烁、焊花飞溅,不一会儿,管道接口就被牢牢焊接在了一起……□张代弟
雷震进行管道更换焊接。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