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稳重、埋头苦干,在炼钢生产现场,他不是盯着电脑上的各种指标数据,就是盯着炉火火焰。”7月3日,提起杨文学,他的同事这样说道。
多年来,杨文学一直坚守在陕钢集团龙钢公司炼钢厂转炉生产一线,从事转炉炼钢工艺操作及管理工作。
精湛技艺,绘就精彩人生
1994年,刚刚毕业的杨文学成为龙钢公司的一员。凭借着对炼钢的热爱,他很快从摇炉工成长为炼钢工,再从大炉长、段长成长为如今的炼钢责任技师。
作为炼钢厂投产以来的第一代炼钢人,他边学边干、边干边悟,29年的知识积累,使他具有丰富的炼钢经验。“杨师傅可是创造了我们厂的多个第一啊!他是第一个运用高拉碳技术的人,第一个研究转炉‘碳氧积’的人,第一个优化‘成渣路线’的人。”龙钢公司炼钢厂相关负责人说。
杨文学还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技术进步项目,为炼钢生产“指标最优、成本最低”作出了贡献。他创新的120吨转炉操作模式,采用转炉合理的成渣方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他个人先后荣获全国冶金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优秀考评人员、全国模拟炼钢——轧钢大赛企业组炼钢单项一等奖等殊荣。2023年成为渭南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精益求精,打造优良品质
从进入炼钢厂的那一刻起,杨文学便把“炼好每一炉优质钢”作为奋斗目标。
为降低出钢温度,他深入研究,优化转炉工序衔接,借助钢包烘烤工艺,适时推行一倒目标温度攻关、氩后温度攻关等活动。
为降低生产成本,他制定项目攻关方案,对难度较大的指标开展“揭榜挂帅”,通过积极对标对表、引进新工艺新设备等措施,解决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
匠心传承,厚植人才沃土
作为转炉责任技师,杨文学深知只有不断技术攻坚、改革创新,才能实现企业基业长青。
对此,他将培训课堂搬到生产一线,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不断提升青年炉长解决炼钢现场疑难杂症的能力,并将自身所学倾囊相授,为新入职职工传道解惑。
2016年,他带领两名学员参加鞍钢杯炼钢技能大赛,得知竞赛规则有改动,他主动向专业技术人员和往届参赛选手“取真经”,对照竞赛指南,聚焦数据解算,消除知识盲区。最终两名学员分别获得全国第九名和第十二名的好成绩。
“我将一如既往地奋战在生产一线,用我的一生书写我对钢铁事业的热爱。”杨文学坚定地说。□赵雪萍
杨文学(左)。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