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翅九霄,乘风万里。雄鹰挥舞着羽翼,翱翔于天地之间。
在祖国的蒙东草原,也有这样一群水电人,他们同样具有雄鹰顽强坚韧、果敢敏捷的品格,日复一日地用赤诚之心书写着对事业的热忱。董波就是其中之一。
扎根草原 如鹰爪般坚韧
蒙东七月,蓝天沃野,碧水千里。沿着奔腾的绰尔河水一路向北,雄伟壮阔文得根水利枢纽大坝浮现在眼前。
“现在大坝已经下闸蓄水,整个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年内就可以投产发电了。”文得根水利枢纽二标项目副总工程师董波指着不远处蔚蓝的水库介绍道。显然,轻描淡写的几句话掩盖不住五年来建设者们经历的风吹雨打,董波黝黑的皮肤便印证了这一点。
这位90后小伙,2018年听从公司调配,来到位于祖国东北部的内蒙古引绰济辽文得根水利枢纽工程。“有点儿冷。”当被问到工作环境如何时,含蓄内敛的他笑着回答道。董波所描述的“有点儿”其实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地图上看去,纬度甚至高于哈尔滨的工程所在地,漫长而寒冷的冬天,给生活都造成了诸多不便,更何况在这里筑造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有史以来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作为测绘专业科班出身的董波,毕业参加工作后辗转祖国各地,虽说没有遇到过像文得根这样艰苦的环境,但也积攒了不少经验。耐得住性子,心里有股倔劲儿的他想要在这片草原扎下根,不为别的,倒是要看看自己行不行。
进场初期,测量队工作紧,任务重。白天和同事们一道开荒探路,进行红线测量,晚上加班整理内页资料时常至深夜。艰苦繁重的工作令不少人打了退堂鼓,测量队的人来来回回换了好几个,可他还在。寒来暑往,扛着扛着二、三十斤的测量仪器走上几里路,这些对于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磨破的鞋退休在床底,董波舍不得扔掉,他说那是和大坝一起成长的见证。
眼看大坝一天比一天高,测量仪器一天比一天亮,董波的心早已在草原扎了根。
毫厘之间 如鹰眼般犀利
测量工作的误差大多以毫米计算,堪比穿针引线。测量工作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的重要性,董波心里自然清楚。面对复杂艰苦的作业环境,保证测量精度,董波平日工作记录本上工整清晰,计算过程规矩明了,他坚持“只有苦练才能熟练,只有熟练才能精准”的信念,对测量流程以秒计时,对测量工具谙熟原理,真正把技能变成了本能。
文得根水利枢纽大坝鱼道全长近三公里,设计坡度为千分之六。在鱼道施工过程中,有一次,其中一段鱼道模板支护完成后,董波在现场工作时恰好路过,仔细察看模板角度后,用仪器确认了一番,他发现坡度误差超过了规范要求,随即要求分包队伍立即整改。自打那以后,同事们都说,小董有一双鹰眼。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前不久,董波报名参加“电建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测量比赛。最终,凭借过硬的技术本领和心理素质,董波全局测量精英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这个年轻人拥有着超过年龄的成熟和技艺,在场的评委和选手都对他的表现连连称奇,大赞不已。
在辽阔草原默默跋涉,在毫厘之间施展匠心,董波用一个个亮眼的成绩展现新时代测量人的风采,用点与线编织起属于自己的工匠梦。
传艺授道 如鹰翼般宽广
算起来,今年已经是董波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他也从刚毕业的毛头小子变成了可以带徒的“老师傅”。
“将仪器固定在三角架上,调整矫正架腿,对中、升降、调平……”带徒工作,他耐心而不失严厉。刚入职的大学生小杜,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对于测量仪器实操很是生疏。董波回回都是亲自示范操作,边教边说:“测量工作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不能有半点马虎。”
“小杜,这份内业资料有笔误,你修改后拿给我。”
“小李,现场坝高有没有复核,及时把数据拿给我。”
平日寡言的他,工作起来,尤其是对待“徒弟”很容易打开话匣子。不苟言笑的态度更是让人有几分畏惧。
除了测量工作,文得根水利枢纽施工现场、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都有他忙碌身影。商务变更、技术标准、质量检测,各种数据他都耳熟能详。也正是因为把大坝当成自己孩子的这份情怀,领导和同事们从心里佩服这个小伙子,尤其年轻人,都愿意喊他一声“董哥”。
曾有人问他:“董哥,你把你吃饭家伙都教给别人,别人以后要是超过你,你可咋办呀?”“把我会的教给他们,让他们能真正学到知识,少走弯路,一起进步,我们这个团队不就越来越好了。”董波回答道。他认为,做技术就像做人,较真而无私,利他便利己。这也是一位老陕人最朴素的情怀。
这天一大早,董波和往常一样,身背仪器去往施工现场。草原的天空依旧蔚蓝,雄鹰展翅冲上云霄,强健的羽翼擦拭着圣洁的云朵。董波也在这片土地上和文得根水利枢纽的战友们一起,飞向远方。(金亚玲)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