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劳动模范 匠心筑梦 做机械智造的“领军人”——记全国劳动模范王红来
2025-05-07 15:05:28来源:陕工网
分享到:
  字体:【

  文 / 张英杰

  铜川,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孕育了无数产业脊梁。在铜川煤矿机械有限公司的机加工车间里,身穿蓝色工装的王红来正穿梭其间,一边查看图纸与参数,一边耐心指导技工更换刀具及调整数据。

  从一线普通技工到技能大师,从“重装工匠”、“铜川工匠”到“三秦工匠”,从“省劳模”到“全国劳动模范”……在数控车工岗位上工作40多年的王红来以精湛技艺与不懈追求,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奋斗篇章,成为一颗耀眼的“工人之星”。

image

  精“匠艺” 练就过硬本领

  1984年,未满20岁的王红来接过父亲的班,成为铜川矿务局王石凹煤矿机加车间的一名学徒。

  彼时的车间里,机床老旧、工艺粗放,但从小聪明好动、热衷于发明创造的王红来,对各式机械设备的热爱却如烈火般炽热。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王红来坚持早上岗、晚下班,仔细观察优秀的师傅如何操作,揣摩动作要领。

  师傅的一句“刀尖上见真章”,让他开启了“磨刀匠”的生涯——一个月磨出近千把工具刀,这些刀具后来被车间用了四五年,至今仍是老工人口中的传奇。

  从车、铣、磨、钻、刨床到钳工划线,他“玩转”车间各道工序,仅用3个月便出师,远超常人3年的周期。文化程度不高的他,硬是靠着“耳朵贴机床听转速辨参数”的绝活,成为机械加工行业数控技术的行家里手。由于能够出神入化地操纵高科技数控车床,他还获得了“十八能”的封号,成为公司的技术“顶流”。

image

  铸“匠魂” 锻炼人才队伍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王红来深知,企业的发展根本在人才。为了更好地传承技艺,他主动扛起“师带徒”重任,制定“技术交底授课法”“岗位练兵帮教法”,手把手教徒弟识图编程。

  “在工作上,师傅对我们总是有问必答,悉心指导。”19岁的肖铮辉进入铜川煤机3个月,上岗伊始,便师从王红来。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王红来时刻在向他传授着知识、经验,帮助他快速成长。

  “他是我们的榜样和指路明灯。”肖铮辉说,刚从技校毕业时,很迷茫,了解王师傅的事迹后,坚定了选择。

  “只要跟在师傅身边,就会被他敬业专注的态度所感染,师傅把每一次科研都当作关卡来闯,所以我现在工作时,也会用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突破自己的技能水平界限。”荣获铜川市“技术能手”、西安重装工匠的李鹏飞说。

  “技术工人最大的捷径,就是愿意肯下笨功夫,灵活应用。”这是王红来传授给徒弟们的“独门秘籍”。

  看着一代又一代“铜川煤机人”的成长和进步,王红来欣慰地笑了,他说,“我的目标就是吸引一批好学的年轻人,培养一批能工巧匠,成就一批劳模工匠,让‘铜川煤机人’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发光发热。”

  在他的技术指导下,累计共培养熟练操作工124人,其中7人取得二级技师资格,26人取得高级技工资格,9人取得二级技师资格徒弟们在省市级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王红来徒弟田娇娇在先后被授予铜川市“技术状元”、铜川市“巾帼建功先进个人”、陕西省“五一巾帼标兵”、陕西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想提升技能,就要勇于去干别人不愿意干的活儿、挑战别人干不好的活儿。”王红来这样总结技能路上的“登山体会”。被问起成功秘诀,王红来淡然一笑,“哪有什么秘诀?就是努力而已”。

image

  锤“匠心” 推动技术创新

  身处数智转型的浪潮中,如何拥抱新技术、学习新技能?王红来和公司一起经历着设备的更新、产品的迭代,四十二载淬炼,始终保持着对技术的敏锐洞察力和创新精神。

  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王红来负责解决生产一线的疑难杂症,总结推广绝招绝技,培养优秀人才;作为全省人大代表,他常去一线倾听职工心声,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及企业发展建言献策。

  王红来将技术革新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研发、设计、制作的 “确保预钻孔孔径同轴度工装”“缸筒类内孔涨紧式定位工装”2023年已获得使用新型设计专利,《立柱小柱头精准定位钻孔工装》曾在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五小”技术创新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在生产现场发现短板后,我就会琢磨如何改进提升。”王红来觉得,专注于有创造性的工作,总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愉悦和幸福,“每一次创新都是一个新的起点”。

  42年间,王红来累计研发设计各类工装胎具30多套加工制作70余件,攻克技术难题40余项,有效解决了制约生产的有关瓶颈问题,累计创造经济效益6800多万元,成为公司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推手。

  在他看来,“创新就是要结合生产实际,发现‘不趁手’的问题,解决‘不得劲’的堵点,不放过任何可以改变的机会。”

  “当一名好工人,就用一生去完善、去磨炼技能,对工作保持永不满足的追求,不断去尝试、去实践,让创新开花结果。”王红来说。

  2023年,他走进铜川工业技师学院,用“一把车刀的故事”点燃学子们的工匠梦:“匠人虽平凡,但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能托起‘中国制造’的脊梁。”

  王红来的成长经历,是铜川跑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速度”的一个缩影。

  像王红来这样登顶技能“金子塔尖”的工匠,对于企业发展意味着什么?西安重装铜川煤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晓军表示,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名师带徒、匠心传承释放出“集群效应”,激发更多的产业工人由“工”变“匠”,让劳模工匠的“绝活”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活水”,让“工匠智慧”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

  秉承着“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成一行”的理念,王红来以勤修为精“匠技”、以强信念锤“匠心”、以担使命铸“匠魂”,用执着与卓越追求诠释着工匠精神。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