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青
4月28日,三秦工匠、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铁成班组班组长李贵吉,身着整洁工装,胸前奖章闪烁。他步伐匆匆却沉稳有力,赶赴陕西宾馆参加陕西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三秦工匠表彰大会。
这一刻,他内心满是激动与自豪,回望30年职业生涯,那些参与过的铁路电力工程、地铁供电系统建设场景如电影般在脑海中不断放映。他深知,这份荣誉不仅属于自己,更是对铁成班组的高度认可。
技术创新攀高峰
李贵吉常说:“技术是工人的立身之本,只有不断钻研,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这句话贯穿始终。
早年,仅有中专学历的他白天在工地抬杆、立杆、爬杆、安横担,累得腰酸背痛。夜晚,则在堆满书籍和图纸的房间里,对照白天施工场景,专注钻研线路节点与设备安置原理,在月光与灯光的陪伴下度过无数个夜晚。
技术更迭中,李贵吉坚持学习。西康高铁进口设备施工遇新工艺,他查阅外文资料、请教专家,在机器轰鸣的施工现场反复观察设备、记录要点,他还鼓励工友:“只要肯钻研,就能掌握进口设备工艺。”
凭借这份刻苦钻研,李贵吉解决了15项技术难题,取得3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还有多项软件著作权、工艺工法和QC成果。
针对广州地铁设备房湿度达80%、传统除湿设备失效,导致配电柜受潮影响绝缘的难题,李贵吉带领班组成员在闷热环境中反复试验。经过不懈努力,他研制的“加热除湿器”成功问世,将柜内湿度降至45%,不仅节约电力8000余千瓦时,还提前20余天完成试验,创效240余万元。
精益求精铸精品
“干活不能只讲完成,更重要的是要干好。”这是李贵吉始终坚守的工作信条。
西安地铁工程施工时,供电系统对设备绝缘等级要求严苛,高热潮湿环境成施工阻碍。设备房闷热如蒸笼,电气设备绝缘性易降。李贵吉心急如焚,带领班组成员全力攻克这一技术难题。
白天,他在设备房仔细检查每一个设备接口、每一条电缆线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绝缘的细节。晚上,他在办公室查阅资料,绘制线路图,反复研究解决方案。“一定要把绝缘工艺做到极致,不能有一丝马虎!”他在班组会议上严肃地说。
历时一年多,经无数次探索试验,李贵吉团队突破直流设备施工安装工艺要点,解决核心技术难题,创新柜体底座螺栓绝缘套管安装工艺。编写《城市轨道交通变电所设备安装》专著时,他将实践经验毫无保留融入其中。
在李贵吉的带领下,铁成班组参与的工程均一次性验收通过,他负责安装的近300座变配电所,个个都是优质工程。公司领导称赞:“李贵吉总能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他的工作成果就是品质的保障。”
言传身教育人才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李贵吉深知榜样的力量,作为班组长,他始终以身作则。每个项目施工初期,李贵吉都会组织班组培训。施工现场临时会议室里,他站在挂着施工图纸前,手持指示棒,细致讲解变电所施工安装流程与二次配线要点。“各环节都关乎工程质量。”他语重心长地说。
施工大干时,现场机器声、吆喝声此起彼伏。李贵吉穿梭其间,查看安装质量,手把手教作业人员测量、运输设备和做好二次配线。“测量一定要精确到毫米,马虎不得。”他一边示范,一边叮嘱年轻的工友。
生活中,李贵吉也是班组成员的贴心大哥,他经常和徒弟促膝长谈,聊工作、聊生活:“咱们电务人就是要勇于跨越、追求卓越。当年我师傅窦铁成就是这样教我的。”
在他言传身教下,先后有40余名学徒成长起来。班组实现了制度化人才孵化功能,培养出35名电力工技师。
30年来,李贵吉从一名普通的电力工人成长为行业佼佼者,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未来,我将继续带领铁成班组,在轨道交通建设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李贵吉目光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陈沐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