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青
“调整电流、电压,枪头稍抬高一点,注意手法,来,认真看……”5月9日,在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陕铁院”)的焊接实训基地,全国先进工作者、该校实训教师叱培洲正为学生上焊接实训课。
手中的气保焊枪在他手里仿佛有了生命,枪头在焊件上精准舞动,一道道整齐、漂亮的焊缝随之呈现。
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行业顶尖技能专家,再到培育无数焊接人才的高校教师,叱培洲在焊接领域履历堪称传奇。他连续担任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第五届焊工项目技术指导,第六届、第七届裁判员、第八届专家组成员,丰富的竞赛指导、组织、实施经验让他在业内声名远扬。
引领行业 成就国赛辉煌
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过程中,叱培洲身兼多个工作室负责人,与各行业企业紧密协作,携手省内外专家,为人才培育、技术研发和科研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2024年9月,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陕西举办,叱培洲受命负责陕西省代表队的选拔与集训工作,这为他提供了一个展现实力、培养人才、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行业发展的绝佳机会。
筹备期间,困难不断。叱培洲为组建精英队伍,从电力、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等多行业,选拔焊接专家、技能大师,并邀请具备航空、能源、核工业等检测资质的专业人员,最终组建起一支20余人的实力团队。
集训过程堪称艰苦卓绝。起初,团队每两天检测一次焊接成果,随着比赛日期临近,为了让选手更好适应高强度竞赛节奏,检测频率提升至一天两次。累了,大家就在工位上眯一会儿;饿了,就吃泡面或点外卖,应付一下后又立刻投入训练。
期间,叱培洲始终与选手并肩作战,面对训练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难题,他带领团队成员一次次调整焊接参数、改进焊接手法,经过无数个日夜努力,训练中遇难到的难题都被一一攻克。
在焊工决赛赛场,陕西省代表队凭借扎实技术和稳定发挥,一举包揽了焊工大赛全国总决赛前三名,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大满贯”。团队成员史帅帅获得第一名,他的学生汪江获得第二名,徒弟马鹏飞获得第三名。
攻克难题 积累精湛技艺
但谁能想到,如今在行业内备受尊崇的叱培洲,职业生涯的起点不过是企业一名普通焊工。回忆起那段岁月,他感慨万千。
2003年,三峡移民项目中,建峰化工厂电厂迁建施工安装焊口出现大面积塌腰缺陷,情况万分危急。“当时接到任务,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多困难,都要把问题解决。”叱培洲坚定地说。
他和团队成员扎根施工现场,不放过任何细节,白天忙碌于工地,晚上查阅资料、讨论方案。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改进,他们终于发明了推焊操作法新技术,成功解决了难题。这项技术不仅大幅提高了焊接质量,还在企业全面推广,为工程顺利推进立下汗马功劳,也让叱培洲在焊接领域崭露头角。
2006年,渭河化肥厂大型空压机泄漏,50多道高压焊口未焊透,因现场空间狭小,修复难度极高,企业与厂家代表均判定无法修复。临危受命的叱培洲凭借对自身技能的绝对自信,利用镜面焊接绝技,在局促空间内蜷缩作业一昼夜,最终成功完成全部管道的焊接修复。
凭借踏实认真、能吃苦的精神和长期刻苦练习的高超技艺,他一步步成长为高压焊工、高级技师,成为行业内的顶尖技能专家,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投身教育 传承工匠火种
2016年,叱培洲迎来了人生中的又一次重要转变——从企业走向高校。
叱培洲坦言:“刚开始确实不适应,企业注重生产,而学校更侧重育人。”但他迅速调整状态,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他发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困难,便带领学生来到实训基地,结合实物讲解焊接原理,学生的学习热情瞬间被点燃。此后,他不断探索创新,将企业实践经验融入教学,让枯燥的焊接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同学们,这个案例是在实际工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在实训基地,他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手要稳,注意焊接的速度和角度。”
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叱培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备赛过程中,他们遇到技术难题时容易气馁,他就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反复试验。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开拓奋进,技能大师工作室成果斐然:大批毕业生成长为各行业骨干,近5年来,团队成员为30多家企业院校服务50余次;承办17项大赛,获42项专利、20项科技奖;他带徒34人,学员竞赛获奖57人次,组织3届国赛集训、助力选手斩获5项国家级奖项。
如今,他带领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教学科研、校企合作、服务区域、人才培养、开拓创新的有力平台。
叱培洲表示,未来,将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为己任,为服务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陈沐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