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2651)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劳动模范 用精密刻度书写成长密码 ——记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装配钳工田浩荣
2025-11-04 08:44:05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字体:【 】     分享到:

本报全媒体记者  鲜康

工作中的田浩荣。

10月24日,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数控一车间的晨光里,该公司装配钳工田浩荣正用千分表检测主轴精度。蓝色工装袖口磨出毛边,指尖布满老茧,这双手却能将装配误差控制在0.001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70。

2025年,这位扎根装配钳工岗位36年的首席技能专家,当选大国工匠人才。在机床轰鸣声中,三十多年的坚守与创新,他用手触摸精度,用眼衡量微米;在技术封锁面前,他带领团队攻克“卡脖子”难题,从普通技工到行业标杆,他用千台机床的精密刻度,书写了新时代工匠的成长密码。

从“丝”开始,以“手”为尺

“机床的精度,是‘摸’出来的。”田浩荣说。

1989年,18岁的田浩荣从宝鸡技校毕业,走进宝鸡机床装配车间。从钳工学徒做起,他白天跟着老师傅学刮研、练装配,晚上抱着技术图纸“啃”到深夜。1997年,公司举办首届装配技能考试,26岁的他一鸣惊人,成为全厂最年轻的技术骨干,被誉为“装箱能手”。

后来遇上技能比赛,田浩荣就踊跃报名参加,成为集总装钳工、刀架刮研、箱体装配等技能于一身的全能型专家。正如他所说:“精湛的技术是靠长期的积累磨炼出来的。”

“刚进厂时,床头箱装配总出问题,师傅说‘功夫在手上,更在心上’。”田浩荣摩挲着工具台感慨道。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他31岁那年。公司引进的全功能数控机床主轴频发故障,依赖进口轴承,成本高昂。田浩荣不服输,日夜蹲守车间,反复拆装、测量、试验。

“那段时间,我满脑子都是轴承游隙、预紧力、隔套尺寸。”他回忆道。经过上百次尝试,他最终总结出一套完整的“主轴定向装配法”和轴承隔套计算公式,成功破解轴承预紧难题,每年为企业节约百万元。

令人惊叹的是,他练就了仅凭目测手摸就能判断主轴精度的“绝活”。机器都测不出来的误差,他的手就是标尺。

破壁攻坚,为国铸机

“别人封锁我们,我们就自己闯出一条路。”田浩荣语气坚定。

2013年,他赴日本学习五轴铣车复合机床技术,不仅学成归来,还指出了日方装配中的几处问题,让以严谨著称的日本专家连连称赞。

真正的硬仗在后面。公司决定自主研发五轴机床,最核心的B轴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我们去日本谈合作,对方连门都不让进。”田浩荣说。

他毅然挑起大梁,带领团队攻坚BMC-500TV五轴联动机床。装配过程中,Y向和Z向导轨直线度反复不达标,他和团队用自准直仪分段测量,手工砂配,返修七次仍不放弃。

“0.01毫米不行,就做到0.005毫米。”他们最终将导轨直线度控制在0.005毫米以内,机床定位精度达到0.001毫米以内,相当于头发丝的1/70,远超设计要求。

2022年,他再度带队攻克BHR800V五轴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B轴装配,使双向定位精度达到3角秒以内,超越国际标准。如今,这些“中国造”五轴机床已应用于特种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打破国外长期垄断。

数控车床主轴装配操作法每年为该厂节约售后服务费用15万元;BHR800V车铣复合五轴加工中心B轴装配技术攻关,为企业创造价值千万元以上;BMC-500TV铣车复合五轴加工中心研制过程装配技术,实现该类产品的国产化和量产化。

田浩荣累计完成中高档数控机床、国家重大专项的上千台主轴箱装配任务,在新产品试制和国内外售后服务中解决多项技术难题。

传承不息,匠心成林

“一个人再强,也扛不起国家机床产业振兴。要让更多人成为‘田浩荣’。”他说,“技艺藏在手里会生锈,要让更多人接住接力棒。”

2012年,“田浩荣创新工作室”成立,2017年被认定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墙上的攻关记录表密密麻麻:解决BMC-500T车主轴报警、改良刀库配套件,年均5项成果落地。这里不仅是技术攻关的前沿,更是人才培养的摇篮。

工作室发挥成员特长,参与了公司所有新产品试制工作,经常跨部门解决疑难问题,通过实训、实操、实赛,培养出了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三秦工匠、陕西省首席技师、陕西省技术能手等一大批在数控机床装配操作领域的优秀人才。

田浩荣30多名徒弟里,9人成长为高级技师。他带领团队完成30多项技术攻关,培养数控机床装配人才60多名,取得专利、论文、教程等成果百余项。“我带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态度——对精度不妥协,对质量不将就。”田浩荣说。

即便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全国劳模,他仍常年坚守在一线。2025年职教周进校园时,他拿出磨秃的锉刀说:“工匠精神就是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

 

记者手记

田浩荣的工具柜里,一把1989年的刮刀磨得锃亮。36年坚守,他用双手让“宝鸡机床”成为高端制造的名片。在田浩荣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沉默的力量”。他不善言辞,却用三十多年的坚守,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他手沾油污,却撑起了国产高端装备的脊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精造”,正是一个个“田浩荣”用匠心打磨出国家的工业底色,也让我们坚信: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专注依然是强大的竞争力;动人的诗篇总是写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50004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