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职场故事 “工报进百企·献礼二十大”|挑起大梁的年轻人
2022-08-22 16:32:19来源:陕工网
分享到:
  字体:【

在陕建一建集团曲江·云松间项目,90后占比接近90%,这群年轻人在建筑工地上唱响青春之歌,和项目共成长——

  众所周知,建筑行业施工环境艰苦,经常需要加班加点,是很多70、80后的活儿,尤其是技术员,他们是工地上的关键人物,在施工现场工作任务重、强度大,承担的责任也大,但是也吸引了很多90后的年轻人加入。

  “项目管理团队共53人,有43人是90后,最小的还有00后,这样的现象很普遍。”在陕建一建集团曲江·云松间项目现场,项目经理汤超介绍称,一群年轻的土木人在工地上奉献青春,开始挑起了大梁。

  曲江·云松间项目位于西安市曲江绕城高速出口与南三环辅路交汇处,是一座以高标准商务办公及高端酒店为主要功能的超高层建筑群,建成后将成为西安曲江商旅的新地标。高楼从一片平地慢慢拔地而起,也见证了年轻建设者的成长。

  “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挑战”

  初见汤超,他的肤色偏黑,眼神中透露出老成稳重,可一开口,他却直言自己也是90后。

  年纪尚轻,面容“早熟”,这或许是他常年户外工作、经受阳光风雨带来的形体塑造。

  2015年7月大学毕业后,汤超进入陕建一建集团七公司,开始了他的项目生涯。“进入这一行,起初是出于情怀,我的外公是陕建人,从小便耳濡目染,在他的影响下,高考时我选择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

  甘肃阿甘项目、清华附中项目、三兆村旧房改造项目……7年多的辗转历练,让汤超对施工管理的认识逐渐清晰,品质也有了稳步提升,汤超也从一名新员工逐步成长为项目经理。

  2021年,他来到曲江·云松间项目担任项目经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项目管理人员既要懂技术又要会管理,而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

  工地的氛围特别好,年轻人多,时不时会开展小团队建设,交流起来也没有障碍。对于项目上的其他年轻人,汤超会和他们时不时地交流想法,心理疏导,人文慰问等。“全员学习必不可少,我还要求他们每天在施工日志本上记录自己的得与失。”

  汤超介绍,劳动竞赛激励年轻人的成长,能上能下一直是他们追求的,他们还实行了积分制,对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

  “想成为一个手艺人”

  8月18日,曲江·云松间空中造楼机正式上岗。“这相当于把一座建造工厂搬到了施工现场,它可以随着楼层施工的上升,层层向上爬升,被称之于‘超高层移动工厂’。”对于这一天,1995年出生的牛奕然,已经期待很久了。

  对于轻型空中造楼机,牛奕然可谓如数家珍。牛奕然说,曲江·云松间推出的新一代轻型空中造楼机,是核心筒结构施工中集模板、脚手架、物料平台、施工电梯、布料机于一体的智能建造设备,随楼层高度逐层顶升的自动化大型建造装备。

  牛奕然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的博士,今年三月,他来到陕建一建集团七公司工作。作为项目上的技术“大拿”,牛奕然表示,他想成为一个手艺人,来到工地并不觉得苦,想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在实践中检验一番。

  他的到来,和陕建一建集团重视高层次人才密不可分。“我们鼓励高层次人才到项目上锻炼,在学中干,干中学。”陕建一建集团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张顺红表示,今年集团新招了159人,其中29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对于高层次人才,陕建一建集团为他们提供5年免费住房,博士生转正后薪资待遇按照集团领导班子副职待遇发放,确保年薪不低于24万元。“我们就是要通过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筑巢引凤,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更好地扎根一建、建功立业”。

  对于未来,牛奕然满怀信心,“智能建造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建楼可以不再对人有依赖。”

  “年轻人要尽一份责任”

  “上高中时我觉得修房子、建桥梁等建筑工程特别神奇,立志要做一名建筑工程师。”谈及自己的建筑梦,“00后”西安高陵小伙程子轩的眼睛里闪着光。

  “大部分同学都愿意选择新兴的、相对轻松的工作,可我觉得越是传统的行业越是需要年轻人的力量来刷新它。”程子轩说。

  谈到大学毕业为何选择建筑工地上班时,他自信满满地说,我们国家作为基建大国,年轻人要尽一份责任。

  一张被晒得黝黑的脸庞在建筑工地上并不少见,不同的是,这与程子轩年龄并不相符,因为他今年刚毕业参加工作,是个标准的00后。

  据项目经理汤超介绍,公司有“师带徒”的传统,自从这批年轻人到来后,他们专门安排了师傅,创造机会为年轻员工的成长提供空间。

  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初入建筑工地,程子轩表示,当学徒还是得自己积极,不懂就问,把每个工人都当成自己的师傅。

  程子轩说,想要做一名优质的技术员,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他来到工地上每天起早贪黑,边工作边研究,想做一名新时代的建筑技术员。

  在程子轩看来,敢于尝鲜是他们这代人的标志,“见证着一座座大楼从无到有,我觉得这样的青春才叫精彩。”

  本报记者 郝佳伟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