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米是宁西铁路穿越东秦岭的最高海拔处,而四面环山的灞源站,就坐落在这个最高点上,这是西安铁路局西安车务段的一个四等小站。
“9月份开始就冻得受不了,早早穿上了秋衣秋裤。”11月19日,灞源站助理值班员宁百超说,由于海拔高,又位于山谷风口,这里的冬天来得特别早。
守望者:以爱为家
在灞源站环顾四周,远处五颜六色的山峦一眼望不到尽头。
站台上多姿多彩盛开的波斯菊、染红了半边天的夕阳、股道里半米多厚的皑皑白雪……5年来,宁百超在手机里保存了几百张车站四季变换的风景照。
“前不久,段上让我调到商洛站工作。”然而,车站的一草一木和朝夕相处的同事们,都是宁百超不舍得离开这里的理由。其中,2002年出生的东北小伙李文鹏就是他手把手带出来的。
“刚来时,小伙子把被子叠得像个‘响铃卷’,现在已变成了‘豆腐块’。”李文鹏的进步,让站长何业飞很是欣慰,“随时去他宿舍,都是整整齐齐的,而且娃也很上进。”
已经在灞源站工作了20年的车站值班员杨继红是宁百超的师傅。下了夜班,他总是不会立即补觉。“上午睡了,下午就睡不着,影响夜班的工作精力。”半辈子都待在山区小站的杨继红说,他最大的爱好是爬山,车站周边的山被他爬了个遍。
“在山区工作,空气好,啥都好。”“车多了,要操的心也多,但车站氛围好,我们10名职工一起努力守好这座站。”“这个季节,我们下了班可以去捡毛栗子,西面矿山附近还有很多野核桃……”提起车站,师徒三人连连说好。
宁西线从2003年开通至今已经20多年了,灞源站每天的接车数量也从30多趟增加到140多趟。
11月18日,黄昏的车站暮色四合,山风凛冽。助理值班员郭方成拎着铁鞋去远处给车辆做防溜,值班站长尹汤在联控接发列车,他们一个每天要喊上百次联控用语,一个要拎着铁鞋跑上万步。正是应了这句话:值班员的嘴,外勤的腿。
铁汉情:并肩作战
打冰除雪、捣固线路、维修接触网……西安供电段商洛供电车间灞源供电工区工长林小冬和西安工务段商洛线路车间灞源线路维修工区工长段景华,这两个关中汉子在灞源工作了20多年,早已摸清了养护山区铁路的门道。
11月10日,他们要利用下午3个小时的“天窗”,为牛夕隧道渗水点加装引流板,减少冬季结冰。
人员集结完毕,大家列队绕过一段山路,走向车站上行方向停放的轨道车。完成准备工作,轨道车启动,两侧的群山缓缓后移,没几分钟就进入了长达13公里的东秦岭隧道,车厢内瞬间昏暗了。
“小李,你都考上高级工了,走,跟我去接地线。”灞源供电工区接触网工徐会调侃。“我现在是高级工,得干些‘高大上’的活!”接触网工李宗翰笑着回答。大家笑作一团,车厢里顿时欢快了起来。
“春天治鸟患,夏天防洪,秋天集中修,冬天打冰,基本闲不下来!”谈到工作,入路2年的李宗翰对一年四季的重点工作脱口而出,当上高级工的他争着要干维修接触网的技术活。
在同一个“天窗”点,段景华也带领着职工,在灞源站内进行线路捣固和钢轨打磨作业。他们话不多,“天窗”一开始就埋头干活,从头到尾,再从尾到头,一寸一寸地捣固、一点一点地打磨。
灞源线路维修工区管着宁西线34组道岔和100公里的上下行线路设备,灞源信号工区管着50多个信号机、10余组转辙机等信号设备。问他们苦不苦、累不累,段景华笑着说:“大家心齐了,就不怕什么辛苦了。”
家园梦:温暖如初
“流水和假山都是我们亲手设计挖掘的,这些活泼的鱼儿是在附近河里捕捉的!”11月10日,刚结束了一天的“天窗”作业,林小冬一回到工区,就迫不及待地奔向院子里那片充满生机的鱼塘。
只见鱼塘清澈见底,水草随着潺潺流水轻轻摆动,一条条鱼儿游弋其中,它们时而聚集成一团,时而各自散开,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静静地伫立着,为这片小天地增添了几分宁静与和谐。
石板路蜿蜒曲折,路面上的图案各式各样,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路边的月季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尽头立着一块半米高的石碑,刻着红字“家园”。
从灞源供电工区下一个小山坡,就是灞源线路维修工区。这里同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一进大门,两个大花园便映入眼帘,花园内开满了五彩斑斓的格桑花,有人说那是百日菊。段景华笑着解释道:“这花儿花期长,能开好几个月呢,我们就叫它‘百日花’吧!”
工区楼道里有一面职工风采文化墙,上面画着一座温馨的房子,房檐下挂着职工们的家庭合照。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他们幸福的瞬间,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满了整个工区。干完了一天的工作,几名职工正在花园里采摘花籽儿,他们的身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温馨。虽然“百日花”的叶子有些干枯,但花朵依然鲜亮如初,仿佛在诉说着它们不屈不挠的生命力。
采访结束时,职工们热情地挥手告别:“欢迎明年开春来赏花!”他们的笑容如同这片花园一样,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本报记者 陈沐妍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