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喆
2月24日,在迪拜沙漠深处,一批勤劳朴实的陕建人正在工地上忙碌着,但就在几个月前……
“迪拜达马克水晶湖项目急要人,能来支援的,速来!”
2024年8月7日,陕建华山劳务集团钢筋工长陈绍春通过集团善建·秦匠工人服务平台,发布了这条前往阿联酋迪拜城工作的紧急招募令。微信工作群里不少工友纷纷响应。
这时一名工友说了一句话,让原本热闹的工作群顿时安静下来。
一名四川籍工友说:“西安三十七八摄氏度时,人都热得受不了,迪拜是沙漠地带,气温能超50摄氏度,还不把人热化了。”这话仿佛一盆冷水,把大家的积极性泼没了。
话糙理不糙。处于沙漠深处的迪拜,确有“50三高”的评价——白天气温最高可达50摄氏度,大风3秒可把人吹跑50米,一碗面条要卖50元……
陈绍春见状,对大伙说:“这边温度是高,可咱公司早考虑到了,已经和甲方协商好,大家白天休息,晚上干活,不受罪的。”
一名新疆籍工友接过话头说:“咱跟陈工一起干了这么多年了,他是啥人咱还不清楚吗?我信他的,咱去!”
尽管如此,响应者仍是寥寥无几。工期紧,任务重,大家积极性还不高,陈绍春马上找领导商量,破例给员工报销吃住和往返机票费用,以减轻经济负担。
当他把这些政策发到群里后,工友被他的真诚打动了。5天后,首批54名木工和钢筋工奔赴迪拜。
进入施工现场,大家又傻了眼。连续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久久倒不过来的时差,中暑、失眠、呕吐、感冒,种种水土不服症状的接踵而来,大家纷纷病倒。陈绍春像个大家长一样,自掏腰包从国内买了藿香正气水、布洛芬等药品,为大家熬绿豆汤、涂风油精。
大家的身体陆续康复,问题又来了。当地通行的阿拉伯语和英语,他们一样都不会,听不懂安排、看不懂图纸,连设备上的英语标识都不认识。陈绍春四处奔走,请求项目管理人员和翻译人员,一点点教工友常用语,大家像小学生一样边学边记。半个月后,第一批工友学会了施工常用英语,全身心投入生产建设中。
看到第一批工人顺利工作、成果喜人、薪酬可观,观望的工友们心里痒痒,摩拳擦掌,等到陈绍春再发招募令时,大家纷纷响应。于是,又有187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务工人,分两批赶赴迪拜,进入现场扛运材料、绑扎钢筋,汗水湿透衣衫,全身都是干劲,他们用汗水和智慧建起了一栋又一栋高端建筑,在沙漠之城筑起陕建亮丽的名片。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