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开展“残疾人就业在社区”活动侧记
“感谢社区,感谢党和政府,让我终于有了饭碗,看自行车棚一月下来有300元钱,我很高兴,也满足了!”49岁的武金兰面对采访的记者及各级残联工作人员,眼含热泪地说,这是11日上午发生在西安市碑林区鸿雁社区中通二局北院的一幕。
据随行人员介绍,武金兰先是从一集体企业下岗,后在打工过程中造成左上肢三级残疾,家中上有70多岁的老母,下有正上小学的孩子,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几乎一分钱收入也没有。自从西安市开展“残疾人就业在社区”活动以来,鸿雁社区工作人员积极联系,终于帮武金兰找到了这么一个看自行车棚的工作,而武金兰仅是此次活动中上岗者的其中一位。
从今年4月份开始,西安市便开展了“残疾人就业在社区”活动,计划年底前安置300名残疾人就业。市上将300名任务落实到9个区,并逐级分解到社区,采取以社区提供服务就业岗位为主,社区内单位提供就业岗位为辅,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择业的方式,更大范围地实现残疾人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51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其中社区担任岗位安置238人,社区内单位安置38人,自谋职业75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中,各级残联组织工作细致扎实,不务虚,只求实。在市残联提供的一份份就业者填写的表格后面,还附有就业者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上面详细约定了工资待遇、休假时间、其他福利等等,让人倍感欣慰。另外,活动开展期间,各社区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冲在为残疾人就业服务的最前沿,他们大力开发本地区就业岗位,采取全日制、临时性、阶段性和弹性工作时间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充分挖掘社区潜在就业岗位,提供了如保洁员、门卫、交通协理员、机票服务、自行车保管员、公用水管管理员、家电修理、打字员、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社区管理人员、送奶员等岗位。
社区内一些单位也积极提供适合残疾人工作的就业岗位,如临潼区的西安方正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就安置了4名残疾人就业。同时,各级残联和社区还大力扶持残疾人自谋职业,开办小商店、小饭店、小复印部、小书店等,如刚办起小书店的42岁残疾人舒三平,在当天接受现场采访时,他高兴地表示,感谢社区为他找了这间房子,经营条件好多了,再也不用风吹日晒在街上摆摊,他很满意。 ■本报记者 朱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