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干的人建出
“放心线”
本报讯 郑铁安康分局紫阳工务段位于襄渝铁路中部、大巴山脉腹地。这里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近30年的铁路建设中,该段干部职工把被日本专家判为“死刑”的“担心线”改造为“放心线、安全线”、进而建设为“优劣示范线”。这一骄人成就的取得,与该段大力实施“人才兴段”战略,因地制宜进行人才队伍建设密不可分。
由于各方面条件差,吸引人才难,依靠上级计划性分配大中专毕业生这样“输血”的方式进行人才队伍建设显然是“杯水车薪”。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该段党委针对这一现状,决定采取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的工作方法进行人才队伍建设。
近几年,该段共选送23名优秀青年干部和生产骨干到西南交大学习、2人到陕西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习;通过2期联合办学、办班,共组织了101名后备人才参加铁道工程专业函授学习并取得了中专文凭;通过参加中央党校函授学习和自学考试,19人取得了大专毕业证,3人拿到了本科文凭。通过深造学习,他们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并逐步成为该段各部门、各岗位的中坚力量。
在主动“造血”的同时,该段党委一班人积极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人才观,使绝大部分职工在岗位上干有所成、学有所成、苦有所成。为此,该段各级组织主动将工作重心下移,面向基层,广泛育人。建立了优秀工班长、优秀技术骨干档案,实施岗位职务交叉轮换、双向交流机制,“一帮一”、“一带一”文化教育补习和科技帮教制度,促进人才成长。
如今,该段30%以上的职工学会了微机操作。通过培养锻炼,40余名优秀青年走上了工班长岗位,16名生产骨干被段提拔任用,12人取得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特别是在巴山这块偏僻的小站上,培养出了1个全国劳模,3个陕西省和铁道部劳模,1个局劳模。一批又一批职工,通过在艰苦环境下的磨练,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
■王彦华 贺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