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也是下岗工人,我们下岗职工心情都是一样,我深有体会和感受。如今,我的企业也能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尽一份力,我很欣慰。”这段质朴的话语出自汉中市劳模、洋县双亚粮油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亚刚之口。
1993年周亚刚和妻子王亚丽分别从洋县五金交电公司和洋县城关粮站下岗,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母亲患有多年糖尿病,孩子只有7岁。几乎在半年时间里,周亚刚经受着家里生计和自己出路无着落的双重煎熬。
也许是机遇的垂青,给了当时年仅32岁的周亚刚发展的机会:一次回农村老家的路上,周亚刚看到洋县一带盛产黑谷,而洋县当时没有一家黑米加工厂,农民的黑米因受加工限制而很难出售,自己是否能在这方面试试?周亚刚和妻子一拍即合。于是他们东挪西借凑了8000元,凭着自己曾干过销售的经验,周亚刚从城固购进了黑米剥谷机和配套设备,租了三间厂房,开始了家庭式手工生产。夫妻二人起早贪黑的干,扛袋子、倒谷子、装袋子,两人整天满身都是灰。一年后,他们的产品不仅在本地成了抢手货,而且还远销到四川、河南、广东等十多个省市。
初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周亚刚决心在粮食行业大干一番。1995年他投资30多万元办起了洋县南环路粮油工贸公司,首次聘用下岗职工10余人,主要在黑米生产的基础上增加了日产30吨的大米生产线。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周亚刚的产品供不应求之际,1996年的一天,一个四川省崇州市农场的人找到周亚刚,说他们正在搞某个计划工程,需要大量的米,当时周亚刚还到该农场去考察过,收到3万元的定金后,他就诚信的给对方发了200多吨米,收款时此人就不见了踪影。为了讨回货款,周亚刚和妻子一起到四川来回奔波不下50趟,有一次妻子还遭到债主家属的殴打,那年腊月27日他们还吃着方便面在四川等着,直到29日得知老母亲去世才赶回。回到家,周亚刚一边料理母亲的丧事,一边应付向他讨债的人,当时外债20多万元,加上这件事情,使周亚刚在一月间损失了40多万元。此后公司一度处于半停产状态,职工也走了一半。最后,在政府领导的关心和鼓励下,不甘示弱的周亚刚又一次站了起来,他从信用社贷款10多万元,但这次他受的阻力更大,老父亲为阻止他继续办企业,多次到厂里断电停机,最终还是阻挡不住他奋起的决心。
二次创业,周亚刚吸取了以前的教训,使企业发展更加稳健。到2001年周亚刚又投资100多万元扩大厂房,安装了日产40吨的面粉生产线和日产10吨的面条生产线,公司更名为“洋县双亚粮油工贸有限公司”,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企业跃居市、县个体粮油企业的前列。
富了不忘本,富了不忘其他的下岗职工。创业以来,周亚刚夫妇先后安置下岗职工200多人,他的企业被评为省、汉中市劳动再就业先进民营企业,周亚刚本人被评为安置下岗职工先进个人、优秀企业家和2004年汉中市劳动奖章获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