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个三” 做实“一件事”
——平利县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记事
近日,陕西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关于2024年劳动竞赛优胜集体(班组)和优秀个人的通报》显示,国网平利县供电公司专责王勇,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荣获陕西省劳动竞赛优秀个人荣誉称号。这是安康市平利县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之一。
近年来,平利县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思路,对标“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示范县”标准和要求,立足“三位”“三台”“三心”,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在促进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奏响了产业工人奋进的时代乐章。
以“三位”固本铸魂
近年来,该县以“三位”固本铸魂,即坚定产业工人政治站位、引导产业工人主动进位、给予产业工人地位,推进理想信念教育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将思想引领融入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滋养职工心灵,促使产业工人不断提升引导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我们以‘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活动为载体,加强职工理想信念教育,团结引领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厚植家国情怀,奏响‘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时代主旋律。”平利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胡维忠说。
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程中,该县探索新业态下不同类型企业党建新模式,为县域经济发展筑牢坚实的组织根基。特别注重从技术能手、青年专家、优秀工人等群体中吸纳新鲜血液,稳步提升产业工人党员比例,为产业工人打开了一扇成长之门。
平利县电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将党建引领贯穿于每一个生产环节,从研发实验室到生产一线,尽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先后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陕西省工人先锋号等殊荣。该县将这一经验进行全面推广,并在平利电机公司、金龙水泥、田珍茶业、平利富硒堂等4个产改工作示范点进行实施,让“一花独放”变为“百花齐放”。
同时,强化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县范围内选树优秀典型,加大宣传力度,让一个个榜样激励产业工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在平凡岗位上铸就非凡业绩。
在平利县,落实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是保障产业工人权益的核心举措。推进厂务公开、业务公开、劳动者权益公开,确保企业在重大决策时充分听取产业工人意见。
这一民主管理模式,让产业工人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积极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一方面保障了产业工人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工作;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形成企业与职工携手共进、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以“三台”强技赋能
该县以“三台”强技赋能,即拓宽就业平台、搭建提升舞台、摆开竞赛擂台。将产业兴旺作为发展核心引擎,稳岗就业则是驱动这一引擎的关键力量。当地政府积极谋划,大胆创新,以村集体经济为主导,广撒“英雄帖”,吸引社会资本纷至沓来,为平利这片土地注入连续不断的发展活力。
“我们主动作为,冲锋在前,全力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搭建起企业用工的精准桥梁。”平利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日常工作里,我们注重政策宣传,让企业和求职者尽享政策红利,助力企业开拓广阔市场,切实解决企业用人的燃眉之急,实实在在为县内企业用工保障出真招、破难题。”去年上半年,全县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3场次,发布招聘岗位讯息17期9000余个,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308人。其中,创新性开办“人才夜市”,布局高校毕业生招聘区、苏陕协作及职业技能培训招生区、直播带岗区等多个功能专区,各专区协同发力,一站式打造“求职招聘+职业指导+政策宣传”服务链条。
平利县不仅在稳岗就业上实招频出,更依托得天独厚的茶产业资源,走出了一条技能提升与产业发展携手共进之路。去年上半年,全县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得如火如荼,共举办25期、培训学员819人,为茶产业蓬勃发展输送专业力量。
在此带动下,“平利茶农”劳务品牌培育成效卓著。县内各培训学校围绕茶园工、制茶师等热门专业,系统全面进行免费技能培训,从茶叶种植管理每一寸土地,到采摘加工每一道工序,再到茶产品营销前沿策略以及茶文化,全方位构建茶产业技能培训体系。
与此同时,县装备制造行业、“两新”组织、工业园区规模企业结合自身业务领域特性,积极投身行动。先后开展“强素质、创佳绩、展风采”以及“竞技促发展,助推新业态”等劳动技能竞赛,职工在赛场上你追我赶、奋勇争先,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三心”关爱惠工
为了让广大产业工人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安心发展。该县以“三心”关爱惠工,即让产业工人工作顺心、舒心、暖心。
胡维忠介绍,工会组织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推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活动常态化运行,编织起一张严密的权益保护网,着力健全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在维护产业工人切身利益方面,该县坚决贯彻执行农民工权益保障行动计划,将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工资报酬、社会保险、欠薪治理等关键环节作为重点,确保产业工人的每一项合法权益都能得到公平对待。
为了让产业工人在工作中收获满满的幸福感,该县积极助力企业、行业组织以及社会组织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大刀阔斧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质扩面行动,深入探索技能导向激励机制。
除此之外,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也在平利遍地开花。一场以“打造一批职工文化业余骨干队伍,建设一批职工文化示范阵地,推出一批职工文化艺术精品,树立一批职工文化建设典型”为核心内容的“四个一”职工文化品牌争创活动火热开展,让文化艺术浸润每一位产业工人的心田。
该县致力于将职工书屋打造成产业工人的精神文化家园,让职工在繁忙之余充实自我。而“爱心驿站”“职工子女托管中心”等一系列暖心设施的推进建设,更是为职工解决了后顾之忧,持续做优做强产业工人服务保障工作。
面对困难职工群体,该县加大帮扶力度,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建立帮扶工作联动机制和帮扶资金保障机制,为困难职工提供帮扶举措,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希望。(本报全媒体记者 胡健博)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