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姚赟
AI被应用到绘画、音乐等多领域,为创作生产带来了便利。但与之相伴的,是日渐增多的“AI侵权”纠纷。近日,手绘博主陈先生(CZH-时光机)发现,有多人发布的AI作品与自己的原创手绘作品的构图、内容几乎一模一样,侵犯了其权益。
AI作品是否构成侵权?该如何界定?7月1日,有律师向极目新闻记者分析,如果AI创作的作品在构图、内容、表达上与现有作品存在相似或近似,即有可能构成侵权。对于“侵权”的判断,则通常需考虑作品的独创性、实质性相似性以及接触可能性、是否商用等因素。
手绘博主称遭“AI抄袭” (受访者供图)
手绘博主称遭“AI抄袭”
陈先生是一位手绘博主,创作了“童年”系列插画140多幅,内容多为“跳房子”“掏鸟窝”“孵小鸡”“插秧”等儿时游戏和活动。这些画作也被发布在各个社交平台,引发了网友们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前不久,他发现有四五个账号发布的AI作品与自己的原创手绘作品高度相似。“内容、角度、角色都几乎一模一样,只是风格有区别,有五六张都是这样的情况。”陈先生称,其中部分账号的主页还标注了“AI插画师”“原创”等字眼。
“这明明就是抄袭的我的画,怎么能标注原创呢?”陈先生将原创作品和AI作品制成了对比图,并一一联系了涉及抄袭的博主,要求对方将相关画作删除下架,“他们承认是用的我的图,后来也都删了。”
陈先生称,他所有作品都是手绘完成的,凝结了自己的创意和劳动,而一张AI图的生成,只需几秒钟。“AI确实是一项很好的辅助工具,可以将作品精细化。”他表示,自己并不反感技术本身,反感的是盗用他人作品还声称‘原创’的行为,如果标注了来源,他是能够接受的。
对于维权,陈先生则表示,对方都是以个人形式发布,要联系上对方且收集证据,维权难度比较大,且对方都已经将作品删除下架,他并不打算继续追究。
元素“高度相似”或构成侵权
一般来说,AI绘画是收集网络已有的素材,从中抓取想要或者和主题相似的元素,最终在算法的作用下,形成新的图画。那AI图与原创作品高度相似,是否构成侵权?
7月1日,北京市京银律师事务所贺道毅律师向记者分析,如果AI生成的图像与原创手绘作品在构图、布局、内容、色彩等各元素方面高度相似,以至于公众会误认为两者为同一作品或AI作品是原创作品的衍生品,那么这种相似性很可能构成侵权。
具体如何界定?贺道毅解释,通常需要考虑作品的独创性、实质性相似性以及接触可能性等因素,“独创性指的是作品需要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不是简单的复制或模仿;实质性相似性则是指,AI作品与原创作品在表达形式上存在足够多的相似之处;接触可能性则是指AI在生成图像时有可能接触到原创作品。”
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荣子龙律师也表示,如果AI创作的作品在构图、内容、表达上与现有作品存在相似或近似,有可能构成侵害现有作品创作者的改编权等权利。
他还提到,判断侵权,“是否商用”很关键。如果AI创作作品只是用于个人研究学习,并不构成侵权,一旦用于商业用途,即也有可能构成对现有作品及创作者的著作权侵权。
原创手绘作品和ai作品对比(受访者供图)
创作者维权难度较大
记者注意到,2024年6月20日,全国首例涉AI绘画大模型训练著作权侵权案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四位画师认为,某AI绘画软件的开发运营者未经授权使用其原创作品作为训练数据,并应用于商业用途,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但该案未当庭宣判。
贺道毅认为,对于创作者来说,要提起著作权侵权诉讼,“存在诸多难点。AI在法律中并不是承担责任的主体,通过法律维权首先要确定被告,确定侵权被告是首要难点。”他还称,证明上述“实质性相似”“接触可能性”是第二个难点,AI的工作原理复杂,证明其接触和复制了原创作品也较为困难。
除此之外,证据收集也是一大难点。贺道毅解释,要证明AI生成的图像与原创作品之间的相似性可能需要专业的技术分析和鉴定,网络证据灭失的风险较高,往往需要证据保全,“因此维权难度和成本较大”。
对于另一方主体AI从业者来说,在创作过程中应该如何规避侵权风险呢?荣子龙认为,创作者要严格审查AI创作作品的独创性和原创性,如无法确保AI作品的独创性和原创性,应尽可能避免公开传播和用于商业用途。
贺道毅认为,除了作品本身之外,在发布作品时,应注明作品的来源和生成方式,避免误导公众认为作品为完全原创。如果作品可能涉及他人的著作权,应主动与权利人联系并获得授权。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