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知识青年的精神漫游 ——王磊《秋日短笺》读后
2024-11-07 15:30:25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秋日短笺》是王磊发表在《延河》杂志“新诗经”栏目的一组诗歌。这组诗由《丧事有感》《由悬崖想起》《秋日短笺》《献诗》和《成全》构成,整体轻叙事、重表达,其中不乏大量想象和联想画面。这些画面中,既有来自真实生活的联想,又有发源文化背景的想象,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知识青年“漂游”在城市中的精神漫游图。

  提起“精神漫游”,不得不先谈一谈诗歌中的“漫游者”形象。19世纪上半叶巴黎的拱廊街——这一18世纪末的建筑被重新修筑。人们在这里享受身处人群而又遗世独立的精神快感。这种双重丰富性引来许多文学家与艺术家,拱廊街被视为室内与室外的第三方空间。在拱廊街中游荡的“漫游者”也成为现代精神的缩影。这个时期的“城市漫游”,更像是文学家、艺术家们对城市形象的再审视和对城市生活的精神逃离。他们站在一个处于城市之中,但又未完全进入城市的角度,以极其冷峻的眼光注视霓虹灯下的黑暗。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第一次将“漫游者”形象引入诗歌。从此,“漫游者”成了诗歌现代精神表达中经久不衰的经典意象。

  而在今天,由于城市的进一步改造,切切实实地在城市中漫游已经成为一种放松心情的方式。诗人,尤其是正在事业拼搏阶段的青年诗人很难再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审视城市”。他们转而通过想象,去看见新的画面——并非一定是城市画面,而是各种各样未曾真实经历过的画面或真实画面的嫁接。它们构成一个新的、精神上的“拱廊街”,供作者徘徊其中,以思考和观察达成“精神漫游”目的。其中,以知识青年尤甚,他们有更加丰富的间接经验,这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材料。

  这样的“精神漫游”并非无源可溯。英国诗人T·S·艾略特也颇喜欢互文写作,他的代表作《荒原》《四个四重奏》等诗歌中不仅有与现实的互文,还有与历史文化的互文、与其他文本的互文,大量的隐喻、真实与想象的融合未尝不是一种“精神漫游”。艾略特推崇“历史观”,他认为了解历史是一位专业诗人的必要功课。历史经验在诗歌文本中会有意无意地呈现出来——通过对诗歌世界的建构,这个诗歌世界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结果,也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路径。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拱廊街”?

  “漫游者”形象往往与现代性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组诗同样体现了追求人性的现代精神。王磊说:“在黄昏里,我为死去的人痛哭流涕/也为活着的人哭泣。(《丧事有感》)”“此刻,面对血一样鲜红的落日我和旁边在人间打坐多年的那株草一样内心有过微微的颤动。(《由悬崖想起》)”“我们喝酒如喝药/一些不是病的病需要治疗。(《秋日短笺》)”“一只铜瓢还在瓮中清澈的泉水里打转/像一个少年尚不敢说出的沉甸甸的喜欢。(《献诗》)”这些诗句直接或间接表达对现代社会压抑人性的不满与反抗。诗人试着回归内心,唤起更多情感。这也让这组诗的文本细读不那么复杂,也可以说不那么重要。我们需要看到的是一个青年诗人、一个青年知识分子是如何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的。

  正如新锐诗歌评论家陈啊妮所说,王磊的诗歌文字“具有冷峻和硬朗的内在气质”。我想,这样的气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的“精神漫游”让他得以在一个异空间里审视生活、审视生命、审视社会。而在文字背后,又隐藏着他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生活感悟,冰与火的冲击造就了对生活的新观察路径,也造就了这样有张力的作品。□水良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