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河
在我记忆里,《陕西工人报》是独具“三工”特色的百花园,始终初心不改,为英模树碑立传,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
1997年我从部队转业,常去单位工会翻阅《陕西工人报》,我也试着写稿给陕工报。当年电脑没有普及,稿件要通过邮局邮寄,周转时间长。好在单位在西大街,距报社所在的西北二路较近,我就骑自行车送稿,有时放在编辑部门口,有时直接交给编辑手中。记忆中,不管哪位编辑老师都热情满满,让座端茶,真诚交流写作技巧,使人感动。
九十年代初,家装座机电话风行,初装费高得吓人,可搬家或迁居时,拆线或不续装就面临三四千元初装费不退的困惑,月租费也要按满月结算,我写出了《最后一刀》的杂文,吶喊、呼吁取缔行业垄断。1999年3月16日,陕工报刊发我赞美古城西安的小诗《街口》。不久又刊发我的散文《阳台上的小草》。从此,我与陕工报喜结文缘。2009年2月23日,“工报时评”栏目刊发我的《技能是最好的上岗证》一文,驳斥了重文凭、轻技能的唯学历社会风气。面对入托难、费用高,家长苦不堪言,我及时写了《养育一个孩子需要多少钱》送到陕工报编辑部……许多文章先后被刊载,近30年来在陕工报发稿上百篇。
近几年去外地生活,中断写作。2023年6月回西安,我又拿起笔重新写作。但是好多年不用的电脑配置太低,彻底死机打不开,资料信息成了废物,我便学习用手机写作,感觉既方便又灵活。
去年6月的一天下午,我专门到陕西工人报社送稿,顺便加了几位年轻编辑的微信。他们美丽大方、平易近人,用行动传承着报社长期秉承的良好职业作风,令人肃然起敬。没几天,陕工报副刊便编发了我的散文《深山送口信》,令我感动。
值此《陕西工人报》75岁华诞之际,特写此文诉衷肠,正是:
点赞陕西工人报,
七五历程轶事多。
巧设版面百花园,
有容乃大蓓蕾艳。
不负使命铸辉煌,
砥砺前行再创新。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