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故乡的新年在一曲曲童谣里拉开序幕,记忆中的年味也在心底弥漫开来。孩童手里的烟花,烛光摇曳的大红灯笼,香气扑鼻的腊肠……但细数起来,最冲击我味蕾的,还是妈妈过年蒸的香甜四溢的红豆包。
在我的家乡渭北平原,年关将近时,家家户户都开始忙活起来,蒸花馍、包饺子、杀年猪、灌腊肠等舌尖上的美味家家必不可少。孩子们添新衣、放爆竹,这一切都是为了那份期盼已久的相聚喜悦,也为了那份深藏于心的浓浓的年的味道。
对我来说,过年蒸红豆包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一种传统习俗,寓意新的一年生活蒸蒸日上,家庭和睦美满。
晨曦微露,一家人就开始忙活,妈妈揉面、弄剂子、包包子,爸爸看时间、添水、打下手。我站在门口,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依赖和温暖。发好的面团白胖胖的,宛如憨态可掬的小胖子。妈妈像一位魔术师,巧手翻飞间将面团变成一个个大小均匀、圆滚滚的包子。包子皮薄馅足,褶皱仿佛岁月的涟漪,承载着家的温暖和记忆。
包子入蒸笼,柴火噼啪响。蒸汽顺锅边袅袅升起,在厨房里打转,将温暖的气息传递到每个人身上。那就是小小的我记忆里的人间烟火。
满心期待,终于等到包子出锅。锅盖掀开,热气裹挟着面香、馅香扑面而来,一下子迷得人睁不开眼。朦胧中,看见白胖胖、鼓胀胀的包子俏生生地堆在蒸笼里,妈妈总是先递给我一个解馋。热包子捧在手里,我一边吹气,一边轻轻咬开一个小口,鲜香无比的味道在我齿间流淌。甜滋滋、软糯糯的红豆包,咬一口,豆沙馅满溢,甜甜的味道能让过去一年的烦恼事顷刻间烟消云散。一家人围拢一起,包子在手,其乐融融。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任凭屋外寒风凛冽、冰雪肆虐。
如今,一些年俗文化一点点消散于忙碌的生活中,和家人一起蒸包子的场景也越来越少。但每当回忆起儿时蒸包子的点滴时刻,那份温暖、那份欢喜,依然闪耀在我平凡的日子里,也一直在提醒着我要认真生活。现在的我已为人父母,每到春节来临,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做专属于妈妈的年的味道,只为这亲情传承。
那一笼红豆包,包住了幸福与团圆,承载着新岁的期望与憧憬,更牵系着异乡游子的心。年关将至,今年的我定如期“归巢”,与妈妈重燃炉灶烟火,寻味这热气腾腾的中国年。愿岁岁常欢喜,年年多胜意。(周菲)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