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翻看早年在西安求学时期的剪报本,一页页看着,心里充满无限感慨。厚厚的剪报本就像个鼓鼓的钱包,每一页都藏着一段精彩的小故事,让人回味无穷。忽然,一张纺织女工的照片映入眼帘,一段往事涌入心头……
那是1982年9月的一个星期日上午,我吃完早餐,早早来到阅览室。
阳光透过高大的杨柳树从窗外照进,在水泥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书架间飘荡着淡淡的油墨香。无意间看到陕西工人报,我忍不住取下这摞厚厚的报纸,拿到阅览桌上,一页页仔细浏览,寻找自己喜欢的版面,有工厂里的新鲜事,有技术革新的报道,有工人创作的诗歌,还有反映职工生活的通讯。那些文字仿佛带着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带着工人爽朗的笑声,带着三秦大地人们勤劳质朴的气息扑面而来。
突然,一则通讯报道吸引了我。在四版中间刊登着西安纺织厂女工如何战天斗地,与时间赛跑,进行纺织生产。特别是旁边的配图,让我情思飞扬。这张照片很清晰,一位女工穿着工作服、带着束发帽在纺织机前操作机器,青春靓丽,圆圆的脸庞,微微上翘的嘴角……黑白照片硬生生放射出七彩光芒。看着看着心中产生无限遐想,将来如果能到这个工厂和她们一起工作,该多好啊。我一定要找到这个女工,向她求婚,和她一起上下班,想着想着,竟情不自禁笑出声来。好在没人注意我,于是放大胆子,轻轻用指甲围绕这幅图画个方框,又轻轻从划痕撕下,夹在我的读书笔记里,也将我的“梦中情人”装在心里。做完这些,我若无其事地将报纸放回报架,继续翻看别的报刊杂志。
虽然当年做的这点事不够光彩,但自此陕工报却给我留下十分美好的印象,也成了我了解社会的窗口,透过这窗口,我看到了陕西工业蓬勃发展繁荣的景象,看到了工人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看到了普通工人的奋斗故事……
毕业后,我分派到家乡一所偏远的小学任教。那里连《教师报》《中国教育报》都没有,更别说《陕西工人报》了。但是源于对陕工报的那份情愫,几乎每周末我都要骑着自行车到15多公里外的县城阅览室翻看陕工报,细细品读上面的报道,浏览政策解读,也常常被先进人物忘我的工作精神、感人事迹所激励。然而,在1998年7月的一份陕工报中,我却看到当年所关注的纺织厂宣布破产。让我揪心的是,那么多纺织工人哪里去了,我的“梦中情人”哪里去了?
43年后的今天,时事变迁,物是人非,不变的却是和陕工报那份不离不弃的情感。每次打开阅读,都有一种老朋友见面的相知相识、温柔可亲。去年,我关注了陕西工人报公众号,随时可以在手机上翻看,这使得我与陕工报的“情缘”更加深刻。(庸之)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