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发生在二十多年前。
一个职工到达退休年龄了,他把职工的档案送到社保部门审核,社保部门说,档案里缺少一些内容,需要补充。
到一个部门去查找,幸运地找到了档案中缺少的内容。复印所需内容,再盖上这个部门的公章,补充资料的任务就完成了。
然而,当他拿着资料准备离开时,被工作人员挡住了,说这些资料要交费。问交多少,说一百。一百元将近一个月工资的三分之一,他一下子蒙了。给自己的顶头上司打电话,顶头上司说这笔费用没办法报销。单位不报销,自己又实在承受不起,难道让退休职工承担?情理上说不通。再说,这个职工本来就不愿意退休,更别说掏钱办退休。
觍着脸和工作人员商量,能不能少一些。工作人员说这又不是农贸市场,怎么可以讨价还价。一边说一边用手指了指墙上的规定,一脸鄙夷。事没说成,反受其辱,羞得他跟做了贼似的。
站在楼道想了半天,想起来有个拐弯抹角的亲戚在这个部门上班,于是,上街买些水果,去了亲戚家里。听他说明来意,亲戚说:“你们那么大的单位,哪里在乎这一百元钱。再说,我已经退二线了,人微言轻,说话不顶用。”一句话就把他推得远远的。
单位不报销、亲戚不帮忙、自己承受不起……所有的路都走不通,眼看着到手的资料就是带不走,有一瞬间,他真想和这里的工作人员大吵一架。然而,很快就自我否定了这个冲动的想法。以往的经验告诉他,吵架解决不了问题,带不走资料。更重要的是,自己以后还要和这个部门打交道,关系闹僵了,以后怎么来。想来想去,他决定先回单位再说。
正当他坐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取回资料的办法时,一个同事进来了。看到这个同事的那一瞬间,他心中亮光一闪,巧计顿生。
“有什么事?”他热情地和同事打招呼。
“哥,能不能用一下你的自行车,我下一趟县城。”同事说。那个时候,职工的交通工具都是自行车,上下班骑,出门办事也骑。他刚才查找资料时就骑的自行车。
“从咱单位到县城,十几里路,上坎爬坡、黑水汗流的,骑自行车太累。是这,哥今天给你送个福利,坐摩的。”他关切地说。
“真的?”同事又惊又喜,有些不太相信。
“真的。”他认真地点了点头。
“摩的一趟三元,往返六元,你报销?”同事嬉笑着问。
“我报销。”他诚恳地说。
“我这不是公事,怎么报销?”同事说出了心中的疑虑。
“和我的事联系起来就是公事。你回来时记着到××部门取一份复印好的资料。取了资料,就算公差,就能报销摩的费用。”他边说边递给同事六元钱。
“没麻达,保证完成任务。”同事喜滋滋地走了。
在××部门,同事很容易就找到了那份放在桌子上的资料,当同事带着资料准备离开时,毫无意外地被拦住了。
“这份资料要交钱。”工作人员说。
“交什么钱?”同事一头雾水。
“复印费。”工作人员面无表情地说。
“多少钱?”同事问。
“一百元。”工作人员有点不耐烦。
“什么?复印几张纸就一百元!”同事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同事天性耿直,最见不得乱收费之类的不正之风,而且性格有些轴,认死理,爱较真,关键是天不怕地不怕。
“这是规定。”工作人员指了指墙上的玻璃框,满脸不屑。
“乱收费,乱收费,这很不好。”同事义愤填膺,正气凛然。
“你是……”对方问,一脸狐疑。
“你不要管我是谁,你先管好你自己。什么是为人民服务?什么是党的宗旨?要多想想为人民群众做了什么,而不是总想着从人民群众那里捞点什么。这本来就是正常工作,凭什么收费?!你们今天的表现很不好。不要成天盯着一些蝇头小利,不要因小失大,不要给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同事滔滔不绝。
“你……”对方试探着问,语气软了许多。
“好了,好了,今天就这样……下不为例。”在对方瞠目结舌中,同事拿着资料昂然离开。
“给。”正在办公室焦急地等待着,同事进来了,把资料扔到他面前。
“威武。”他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由衷地夸赞。
“威武个屁,你把我糊弄了。”同事说,脸上似有嗔怨。
“咋啦?”他明知故问,装出一副不解的样子。
“人家要收钱呢,你却不明说,故意让兄弟去趟雷、顶缸。”同事阴着脸说。
同事话没说完,他先忍不住“噗呲”一声笑了。见他笑了,同事也笑了,指着他:“看,看,看,我就知道你是故意的,果不其然,用六元钱挖了个坑,让兄弟往里边跳。”
“对不起,对不起,哥实在是没办法,才出此下策。哥请你吃饭,为你压惊。”他连忙道歉。
“吃饭就免了,你也是为了单位的事。再说,为单位效力,兄弟我义不容辞。”同事笑着说。(秦永毅)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