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国之脊梁》这本书,我心中感慨万分,忆往昔岁月峥嵘,看今朝海晏河清。我遇见先辈们披荆斩棘攻坚克难,跋山涉水照亮前行之路;更遇见爱国者历尽艰难匍匐前行,乘风破浪无怨无悔。且夫天地间,赞华夏国士遮风挡雨负重前行,吾辈自当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奋勇向前,磨砺羽翼决胜苍穹,丹心报国,请长缨不负青春。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1937年,上海淞沪会战的战火迅速蔓延至杭州,为了不让日本人渡过钱塘江大桥,茅以升不得不按下了爆破器的开关,随着一声巨响,这座刚竣工89天的钱塘江大桥顷刻间便化作了漫天的浓烟。茅以升望着自己历时两年多,经过了重重困难亲手建造的大桥在自己眼前摧毁,他悲痛不已,遂提笔写下“抗战必胜 此桥必复”八个大字。1953年,这座历经磨难的钱塘江大桥终于得到修复。在当时外敌虎视眈眈,国内动荡不安的局势下,茅以升他们献出一腔热血去建造大桥,于荆棘困厄的年代里蹒跚前行,大桥下那波涛汹涌的钱塘江流淌着的是,茅以升他们改变我国贫穷落后面貌矢志不渝的决心。
青山埋忠骨 山河念英魂
1968年,“两弹一星”的元勋郭永怀带着一颗为科学事业而燃烧的心,奔赴在祖国的西北地区进行科研工作。12月4日,郭永怀在搭乘飞机回京汇报新的研究成果时,飞机发生坠毁,当同事们在飞机坠落地找到郭永怀时,只见他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当人们将他们分开时,夹在他们胸前的资料完好无损,而年仅59岁的郭永怀却永远闭上了眼睛。郭永怀用生命捍卫了理想与信仰,留给我们后人的是他那顽强的战斗意志、忠诚的担当品质以及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先辈们的无悔奋斗为大地迎来春光,踏破残夜呼唤朝阳,吾辈当赓续其热血一腔,不负流金岁月。
生而逢盛世 青年当有为
合上《国之脊梁》这本书后,我向这些为我国科技发展作出贡献的英雄前辈们致敬,回望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在每一个时代变革中勇立潮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座右铭,更是激励整个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擎先辈的炬火,我们行至今日,见证着航天事业的突破、5G技术的全球领先、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以及疫情防控中的团结拼搏。我们有责任将这些成就继续传承下去,把伟人的精神力量注入到自己肩负的使命中,秉持忠诚之心,胸怀拼搏之志,铸就担当之魂,将爱国情怀镌刻进我们的骨血里,勇往直前,砥砺前行,以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情,扬起云帆直济沧海。(刘乐乐)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