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瑾
蒲城,被誉为“将相故里”,将,指的就是杨虎城将军,而相,指的则是清代道光年间爱国名相王鼎。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城,文化底蕴深厚,一年四季皆呈现出别样的景致与魅力,静候着人们去探寻与体验,领略“将相故里”的非凡风采。
蒲城人都知晓,作为“中国酥梨之乡”,蒲城的梨花声名远扬。每年三四月,蒲城县便会在杨虎城将军故居、卤阳湖等地举办梨花节。
去年春天,我和家人有幸参加了一次梨花节活动,孩子们犹如“好奇宝宝”般感受着梨花节的氛围,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倾听杨虎城将军的故事,这份爱国之心也随梨花在杨虎城的故居中慢慢绽放。
微风轻拂,一树树如雪的梨花纷纷飘落,宛如一场美丽的“梨花雨”,仿佛见证了杨虎城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杨虎城诞生于蒲城一户贫苦农民家庭,恰似梨花在质朴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他为了国家与民族利益,毅然决然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恰似那盛开的梨花,纯洁且高尚。他的英勇事迹与伟大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犹如梨花的芬芳,永远流传,激励着后人砥砺前行。
夏日,蒲城酷热难耐,但这份炎热丝毫未能阻挡人们的似火热情。原来,素有“村BA”之称的“千村百镇·美丽乡村”篮球赛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关中平原上拉开帷幕。
踏入球场,热烈的氛围扑面而来。来自各个村庄与乡镇的球员个个精神抖擞,他们虽不是专业球员,但在赛场上奔跑、跳跃、激烈对抗,那是对胜利的渴望,更是对篮球的深沉热爱。
瞧,一位皮肤黝黑的球员在三分线外纵身跃起,手中的篮球便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听旁边的老汉讲:“这娃刚给屋里收麦回来。”只见老汉从小马扎上起身,为青年纵情欢呼,他不单单是为自己村庄赢得的分数而自豪,更是为球员们的拼搏精神而呐喊助威。
比赛结束后,隐藏在繁茂枝叶间的蝉儿们为离场的球员和观众奏响了欢送的乐章,夏季的晚风也赶来吹干球员们挥洒在赛场的汗水,而孩子们却沉浸在比赛的氛围中迟迟不愿离去,他们紧紧抱着自己的小号篮球,模仿着大人的模样在球场上奔跑、投篮,为夏天增添了一抹欢乐与活力。
蒲城自古广产粮食,久负“渭北粮仓”的美誉。秋天,在通往县城周边乡村的道路两旁,现代化的农业设备在麦浪的秋风中忙碌不停;素有“西瓜小镇”美名的龙阳镇,瓜农们积极采用现代化种植技术,促使西瓜的产量与品质逐年攀升;永丰镇的油桃、核桃、猴头菇也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这些皆是乡村振兴战略结出累累硕果的生动写照。
乡村振兴不单是农业的振兴,更是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在县中心广场的树荫下,老年人唱着铿锵有力的秦腔,仿佛在诉说“将相故里”的悠悠岁月故事。走进村里,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看家家户户门口种植的景观树和花草、看街街巷巷安装的太阳能路灯,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再往村活动广场瞧去,村民们正使用运动器械锻炼身体,广场舞和舞龙项目也为村里的生活增添了活力,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信与凝聚力。
进入腊月,蒲城周边乡镇的人们便会前往县里置办年货,尤其是蒸碗和椽头馍,那可是家家户户过年饭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儿时,每到临近过年,母亲总会带着我挤上通往县城的公交车,去红旗饭店采购各种蒸碗,再去毛女馍店买上几提椽头馍,然后满心欢喜地回家筹备过年。如今,生活科技日益发达,日子越过越好,只需动动手指在手机上操作,这些年货便被快递员送到家中。
眼看着年夜饭在父亲精湛的手艺下逐渐筹备妥当,当那热气腾腾的辣酱肘子、高丽肉、糜子甜饭、八宝辣子等蒸碗,以及那说方不方、说圆不圆的椽头馍端上餐桌时,我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块小酥肉放入口中,让外酥里嫩的口感和浓郁的香味在舌尖上尽情绽放。再尝尝肥而不腻的条子肉,入口即化,令人回味无穷;接着用椽头馍夹几片软糯入味的粉蒸肉,这顿年夜饭瞬间消解了我的思乡之愁。
蒲城的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皆有其独特的魅力与动人的故事。蒲城人会用心去感受与珍惜,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畅享生活的美好,也在彼此的陪伴中体悟亲情与友情的温暖。这,便是“将相故里”的春夏秋冬。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