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关中面糊糊
2025-03-10 11:20:07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冯延庆

  前段日子,读了一篇名为《阳坡底下喝糊糊》的散文,文章全篇冒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面糊糊的热气,我的记忆瞬间被拉回到小时候的乡村。我和文章作者都是地道的陕西关中人,有着与生俱来的“碳水胃”,面糊糊是滋养关中人成长且经典的面食之一,如今再忆起《阳坡底下喝糊糊》的场景,似乎已经定格成泛黄的老照片,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珍藏且时不时回味无穷。

  受方言差异,面糊糊别称“糊涂”或者“糊嘟”。关中地方盛产麦子,面粉被做成千变万化的美食,向来都是备受青睐的,唯独面糊糊像一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物件,渐渐地退出了时代舞台。面糊糊是我们一年四季早晚餐最常见的主食,夏天母亲偶尔会煮白米粥,寒冬时节会换成苞谷粥代替面糊糊的单一,当然有客人的时候碰上早晚餐,母亲绝不会用面糊糊来招待,因为面糊糊不及白米粥和苞谷粥体面。

  记忆里,母亲烹饪面糊糊的方式看似很简单,实则是时间与火候、量与质的精准把握。一大铁锅水烧开,加半碗凉水,让沸腾平息后,点入少许碱面,然后左手抓一把面粉从指缝间均匀洒在开水锅里,与此同时,右手抄起长竹筷迅速顺时针搅动,直至稀稠合适,盖上锅盖,用文火交替烧两开。第一开待锅盖周围蒸气很充足的时候,也是快要溢锅的时候,揭开锅盖进行放气。然后再烧开,这时千万不要打开锅盖,让炉膛里余热伴着锅内气压渐渐消退,约莫两分钟后,一锅“基础款”面糊糊即可开锅。浓浓的麦香味依着热腾腾的水蒸气便在厨房里四溢开来,盛在碗里的面糊糊泛着微黄,入口丝滑,浓而不糊、糊而不焦、淡而不寡,伴着馒头,就着萝卜丝或者凉拌黄瓜,喝一大碗暖心又暖胃。

  烹饪过程虽简单但是也让我学了好长一段时间,如果没有掌握其中的精髓,做出来的面糊糊要么满是“珍珠疙瘩”要么形似“燃搅团”,香味也欠缺。这其中的奥秘只有经过不断实践才能领悟,母亲也是通过常年日积月累的经验,才把简单的食材做出了独特的魅力。

  “糊嘟着盐,强出过年。”这是太奶奶最经典的一句口头禅,每当喝面糊糊没就饭菜的时候,太奶奶便给我们每人碗里撒点盐,我们也附和着她“糊嘟着盐,强出过年”,搅一搅喝进一大口,淡淡的咸别有一番滋味。我小时候经常感冒发烧闹肚子,太奶奶总会端来一碗热乎乎的咸面糊糊,再用她温暖的大手揉一揉,口里无数遍念着“糊嘟着盐,强出过年”,说来奇怪,我很快就褪去疼痛活蹦乱跳的没一点事了,多年后似乎渐渐明白了太奶奶那句口头禅的含义。

  随着时令的不同,面糊糊里烹入不同的蔬菜,便能做出截然不同的“加强款”营养餐,芹菜糊糊、菠菜鸡蛋糊糊和红薯糊糊三种口味我都很喜爱。尤其芹菜糊糊口感浓稠馥郁,色泽鲜亮清爽,像极了我小时候的一条印花绸缎裙布,米黄色底布上点缀着翠绿色的芹菜叶子,素雅至极,让人至今难忘。

  其实,面糊糊已有千年的美食传承,是制作最简单、表现最质朴的面食,却承载着上世纪八十年代独有的风土人情与美味传奇,如今在多元时空风貌下,也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那时候的那个风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深有体会,阳坡底下再喝一碗面糊糊,不仅是在享受一道美食,更是在品味一段乡愁,一段情怀。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