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生命诗意的时代表达 ——序秦力长篇小说《中国骟匠——长武塬的世相百态》
2025-03-10 11:20:55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杨焕婷

  如果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客观的而不是臆断的研究陕西文学生态,就不难发现,进入新时代以来,陕西作家表现出一种突破以乡村叙事为主体的传统格局,无论在题材选择还是叙事方式上,寻求新的破局的创作风姿。

  秦力的长篇小说《中国骟匠》就是这样一部具有创新品格的文本。作品以长武县为典型环境,反映了骟匠这个生命群体在特定时代下的命运跌宕,讴歌了以梅一箭为代表的骟匠群体对职业精神、人生信仰的坚守,从而为文学画廊增添了独有的艺术形象。

  这是一部有着强烈时代感的作品。能否从人与时代关系的高度去展示人物命运,诠释人的生命价值,不仅取决于作家对时代主题的自觉把握,也见证了作家对选择题材的开掘深度。作家借助人物对话,对骟匠这一特殊职业做了上自远古下迄当代的梳理,不乏对《青囊书》等经典的旁征博引,信息含量密集而高端,从而给予骟匠职业以历史定义。然而,作家审美触角在当下,价值取向在当代,每一次时代旋律的震颤都在人物身上印下浓浓淡淡的投影。秦力首先将主人公推向人生十字路口。甘南军马场停办,他不得不回到故乡,拉开了骟匠生涯的序幕。然而,那个“特殊”年代剧烈地改变了梅一箭的命运轨迹。因在保管员任上短缺了11斤黄糜子而被“极左”人物沙俊俊严酷审查,剥夺了从事骟匠的机会。作家以黑色幽默手法,演绎人物啼笑皆非的人生风景。因为用“锤骟法”骟割了沙皮狗,使狗失去香椿气息转而担任了乡邮员;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春风使他走出潼关,以宠物医院老总的姿态书写着中国骟匠的崭新辉煌。所有这些,都表现出秦力对时代与生命的哲学认知,对于人的本质力量的美学把握。

  矛盾的对立统一,构成《中国骟匠》的叙事亮点。活跃在《中国骟匠》中的人物,用对信仰和人格的坚守趟开荆棘丛生的人生之路。如果说,当初走村串乡劁猪骟羊带着被动的求生欲念,那么,当梅一箭和宇文清海悲壮西行时,就充分表现出对命运的自觉抗争:他们写一路精彩,在窑店镇,梅一箭劁了七十多头猪,首战告捷;他们播一路信誉,在宁夏西吉县,投入骟割擂台赛,其要害在于借此向世界宣示一种自我的存在;他们留一路自信,在六盘山头,给自己的旗帜上写下“中国骟匠”的文化自豪。这一壮举象征着他们人生观的升华。梅一箭正是凭借这种信仰,在西宁市寻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并为后来在时代旋律变化中重铸辉煌做了精神和文化的铺垫。这种对命运与时代必然联系的揭示,奠定了《中国骟匠》所占据的时代高度。

  这是一曲人性善美的礼赞乐章。文学作为人类审美表达的方式,核心价值是探索和思考人性的真谛,这种努力构成《中国骟匠》多层次、桃蹊柳陌的看点。一是梅王氏身上“超我”的“神性”,它是比人的“自我”更高的意境,是崇高与美的结晶。影响和改变着周围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梅王氏对于生命表现出理性的豁达,临终留言,一是要将自己的墓砖捐给村小学,二是不要大白天出殡,给生产队干部带来影响;三是要把自己葬在神龙山下杏花湾,年年看到杏花满坡,听到蜜蜂唱歌。这种超我的存在,成为梅一箭走向人生巅峰的精神力量。二是“人文”的“大我之性”。它在岁月长河中受到梅王氏“超我”之性的熏陶;更体现在梅一箭身上。为减轻对梅一箭残酷的人身迫害,田支书拿出自己的黄糜子,而马民不惜背上罪名为梅一箭解脱。梅一箭每一个人生的关节点,都始终坚守为人的一颗初心,危急关头,舍身冒险抢救危机中的马俊俊。正是这种人文情怀,支撑起《中国骟匠》的精神殿堂。三是基于“根脉”的本我之性。从梅一箭外出骟割只要100元,到在灵台县,宇文青海担心自己第一次阉鸡不成功,预交50元钱作为学费;从在鸡川公社承诺骟割大牲口之外,为群众免费服务在西宁搬运公司“样样事情都要冲在前边”,作品展示了人物沛然如雨的人性自我本真,作者将之概括为“骟匠精神”,从而在美学层面为读者提供了美之为美的价值坐标,而这正是现实主义叙事“浮雕感”的美学魅力。

  《中国骟匠》对人性的揭示呈现出多元探索的轨迹。作家再现了人性的多面和复杂,表现出现代主义审美趋向。《中国骟匠》营设了精彩纷呈的意象载体。如象征纯真爱情的藏红马;隐喻人与环境相仞相靡的石狮娃路和斑鸠,成为人自我审视自身基本力量和价值的对象。作品以梅五出现在石狮娃路拉开序幕,到“有只胖斑鸠老是抢在他们前面,挑衅似的对着他俩又转圈圈又点头”,折射出人物心理的起伏和嬗变。然而,最能体现意象现实主义艺术手法的是对于沙皮狗性格变异的刻画。作家不无戏谑地刻画沙皮狗的贪婪和腐败。并且追踪它腐败的原因是“也娇惯,也放纵,也提拔,也重用,有享受,有排场”,其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美学互释,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内在转化;人性与狗性之间的彼此观照,其精神批判的尖锐,文化批判的深刻是不言而喻的,充分表现了秦力开掘生活的深度,艺术抽象的力度。

  秦力的破局不仅仅体现在题材选择和叙事手法方面,在结构营建上也有独辟蹊径的探索。《中国骟匠》打破传统小说结构模式,以“幕场”作为整个作品的框架。“幕”体现着故事情节起伏跌宕的节奏,成为切割时间,转换空间的重要要素,对于深化人与环境的关系,推进故事起承转合,增强作家对作品的掌控力,有着比章节更有效的美学价值,不失为一种求新求异的艺术实践。

  白璧微瑕,如果作家对于作品中问题人物(沙俊俊)的刻画能够更多地投以当代的性格审视,将会使之更加丰满。




责任编辑:白子璐

评论(0条评论)
  • 请先说点什么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正在载入评论列表...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评论(0条评论)
  • 请先说点什么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正在载入评论列表...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